首页 新闻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疫情下货币政策面临什么样的考验?

2020-06-23 09:40:35 来源:经济观察网

当新冠病毒“黑天鹅”飞起,人们看见的不只是疫情数据在攀升,还有各种抗疫之战,包括已经打响的金融“战疫”。

28018(确诊),24702(疑似),这是截至2月5日24时的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国内31省区无一幸免,且发酵至国外。

两天释放流动性1.7万亿。中国央行就此开启了疫情“应急模式”。

续2月3日创记录单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2万亿元之后,2月4日央行又在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投放资金5000亿元,两日净投放5500亿元,显示央行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决心。

“超预期流动性投放推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并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中国央行表示。

2月3日,因疫情受惊,一度下跌逾7%的A股市场情绪亦逐步得以修复;2月5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报收2818.09(涨幅1.25%)、10305.50(涨幅2.14%)。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表示。其逻辑是,春节假期后,中国股票市场在顶住各方面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如期开市,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不破坏市场规则,也不轻易改变市场规则,而是完全尊重游戏规则,让市场形成明确的可预测的预期,也打掉了部分投资者期待政府推迟开市或使用公共资金救市的幻想。2月4日,在多方力量作用下,市场反而出现好转,信心得到明显修复。

假以佐证的是,A股之表现与国际金融市场趋同,均为一度大跌后,开始反弹。诸如2月5日(北京时间)的国际金融市场可谓全面普涨。如三大美股道指、纳指、标普500,包括富时100、法国CAC40、德国DAX; 日经225、韩国综合、富时新加坡STI等均全线上扬。

消化利空消息之后的资本市场可以在瞬间修复信心,但实体经济呢?

因为疫情,几乎所有的户外经济活动均被“叫停”,这种近乎休克式的短期打击,对宏观调控政策而言不啻为一次大考。

“疫情之下,必须祭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次主要是对供给侧的冲击,整个生产秩序都被破坏了,必须要全力以赴支持生产经营;”2月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他认为,央行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做法比较及时到位。

“战备”时刻

疫情冲击之下,华创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认为,目前各行业都进入了“战备”时刻,人力密集型的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等更是冲击明显。此前,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接受采访中表示,账面现金加上一定的贷款,可能只够支撑三个月的薪酬支出,经营压力不可小视。

张瑜团队估算,餐饮业一年的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在1.42万亿左右,对应三个月的支出压力在3550亿左右,对应三个季度的净利润。住宿业一年的净利润则在563亿左右。1个季度的人工及房租成本在534亿左右。若住宿业受疫情冲击1个季度,刚性现金支出对应行业一年的净利润。

旅行社来看,三个月的刚性现金支出对应一年的净利润。疫情对旅游业同样影响明显,当前中国旅游业收入体量一年在5万亿以上,“我们估算,2019年人员支出成本在107亿左右,对应一个季度的人员支出成本在27亿左右。2019年行业利润总额在28亿左右。三个月的刚性支出对应一年的净利润。”张瑜称。

工业方面,三个月的刚性现金支出对应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根据统计年鉴,城镇非私营工业企业2018年员工薪酬总额在3.75万亿,对应1个季度在9376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非私营一年净利润在3.69万亿左右。不考虑房租成本下,工业三个月的刚性支出对应1个季度的利润左右。压力低于此前分析的餐饮业、住宿业、旅行社。但可能会对当年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企业如何穿越3个月的生死火线?清华、北大联合调研了995家中小企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表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生存。

此情此景,中国央行颇为着急,其当下的应急之策是:在决策范围之内,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下调逆回购利率,最大限度驰援实体经济。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范为告诉经济观察报,疫情几乎令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休克”。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直接对消费、工业生产,还是间接对进出口、投资的影响都会非常大。这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两只手”同时托底,来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因为这场疫情如果持续下去,其对经济生产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大于过去两年贸易摩擦之冲击。因此,货币政策的降息、投放流动性,财政政策的降税、减费、扩支都非常有必要。”

你看,货币政策不是已经在调整了吗,增加流动性,引导市场与贷款利率下行,“但这只是保持市场流动性,并非刺激政策。”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认为,他说,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短期不宜匆忙出台宏观刺激政策。

“建议地方财政按企业一个月或两个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立即给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补助,确保企业在不经营不裁员的情况下能生存下去,为接下来恢复经营积蓄力量,这样才能让最近出台的金融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刘晓春说。

在刘晓春看来,因为我国经济本身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在抗疫的特殊时期,生产尚未恢复,此时出台宏观强刺激政策既无效,也无益,甚至会给今后结构调整带来困难。现时段,应该加强宏观研判,为疫后做好政策准备,那时即使有宏观强刺激政策,也应该是前瞻性的、有选择的。

就央行投放的1.7万亿流动性而言,也有人提出,公开市场的资金到期量也很大,钱全在银行间,经济“休克”了,所以实体不用钱。

“那这不是货币政策能干得了的活,除了引导LPR往下走走;货币政策能干的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往下行。也就这些了。”黄益平说,“至于钱能否到得了企业的手里,得看金融机构的本事。至于融资成本的问题,货币政策可以帮点忙,但如果大家觉得还是太贵那就应该财政贴息。”

因此,黄益平建议,央行应该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包括增加注入流动性与引导LPR往下走。相比较而言,宏观政策的重头戏应该放在财政政策上,比如没有必要僵硬死守3%的赤字率。他说,如果疫情延续较长时间甚至不断恶化,那就可能需要规模大、力度大的刺激措施。

当下现实情况是:目前企业不能生产,贷款也没用。“是的,现在大多数企业不是经营困难,是没有经营情况下的生存困难。”刘晓春感叹。

这可能是目前最严峻的问题!疫情导致经营活动暂时性失能;当务之急或是,尽快遏制疫情的前提下,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政策托底

疫情当前,不只是央妈在“发力”,各部委均相继出台了相关经济托底政策。

诸如,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2月1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民生和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实施好逆周期调节,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和节后资金到期较多等情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通知称。

国务税务总局近日也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将2月份纳税申报期限延长至2月24日;人社部办公厅1月30日发文称,因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逾期办理职工参保登记、缴费等业务,经办机构应及时受理。其中,北京市近日出台19项措施,包括允许企业延迟缴纳社保。

至于金融系统对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企业的支持政策,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介绍,1月31日上午,央行已经召集有关银行召开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主动加强与名单内的相关企业对接,提供足额信贷资源,全力满足重点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的“疫情防控”专项会议指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等。“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会议强调。

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确定支持疫情防控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会议确定,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如此,政策托底力度可谓不小,但2020预期仍取决于重挫一季度经济的疫情持续时间。民银智库分析,年度GDP增速预计将影响0.3-0.5个百分点,降至5.6%-5.8%左右。

这场疫情大考之下,民银智库对货币政策的研判是:宽松延续、定向支持、降成本与结构调整。诸如,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定向结构性支持力度,缓解疫情造成的冲击;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加强对货币信贷的跟踪监测等。

在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看来,一季度经济增速会破“6”。

他认为,疫情这一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在疫情事件冲击下,经济活动短期内会骤然降温,服务业、工业投资等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最近一个月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会明显受影响,比如电影票房、旅游等。加上去年经济增速的基数要高一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会破“6”。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看来,目前经济恢复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比“非典”时期更大。

其逻辑是,现在正是全球化受到挑战的时期,国际环境已与当年大不相同。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随着各地防控不断升级,春节假期相应延长,多个省份宣布企业不早于2月9日复工。延迟复工对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企业出现较大面积倒闭,就业形势就会恶化,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金融时报2月3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也是有限的。其影响主要是第一季度,而一季度本来就是中国农历春节,经济增量占全年比重并不高。很多的国际机构也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

从宏观风险管理角度看,对中国央行而言,不管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还是开局不利的2020庚子年,其惟一的可选项都是:为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既要驯服“灰犀牛”,又要防范“黑天鹅”,还要切断“蝴蝶效应”。

央行行长易纲在2019年12月31日发表新年致辞时称,有能力对付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2020年金融工作充满信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2020年伊始的新冠病毒“黑天鹅”以及可能的“灰犀牛”,肩扛“稳增长”与“防风险”重担的央行该怎样运用好政策工具把握好动态平衡术,从而实现多重目标呢?这的确是个难题。

疫情之下,该用的货币政策手段——诸如“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市场利率”等,央行也都用了,剩下的还需其他部门“几家抬”来合力支持。

易纲曾表示,用“三支箭”( 银行贷款、市场发债、股权融资)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几家抬”合力,央行、财政、监管、地方、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同时在宏观政策上,央行也用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不过,央行目前在公开市场投放的1.7万亿流动性毕竟不是“降准”,数量规模相似,但本质属性截然不同。疫情之下的政策建议声音亦不少,有人不建议当下推出强刺激,但也有人认为,需从长计议,货币政策目标亟待做出重大调整。

在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看来,首先要确保货币总量统计口径的准确性;其次需要准确设定和有效控制货币总量增长目标;包括加大货币投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进一步推动降息降准,从源头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相应收缩央行拆出的资金规模;推动利率水平进一步的降低等等。“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欧阳晓红)

上一篇:市场热点不缺 国药集团股票代码是多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