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巴吃了史上最难过的一顿饭。为什么呢?
因为在吃饭的过程中,对面朋友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一问才知道是同事们老爱找她帮忙。当晚,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个朋友,就是在职场中典型的“付出者”。
职场中的三类人
小巴看过一个TED演讲,演讲者是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格兰特教授,他发现职场中有两类人:一类是总想着让别人帮自己做点什么的索取者(taker),一类是总想着帮别人做点什么的付出者(giver)。所有企业,都有这两类员工存在,只不过比例不一样。
超过三项以上,那你就是一个偏付出型的员工。
小巴给同事们也做了一下测试,结果大家纷纷表示自己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最多是处于索取和付出之间的人,所以这里又要引出第三类人——互利者。他们认为付出和回报应该等价交换,你帮了我,我才帮你。
这三类人在职场的占比有多少呢?格兰特教授给出了调查结果↓
根据格兰特教授的结论,一家公司中,所有的员工由19%的索取者、25%的付出者和56%的互利者组成。
哪类人才是职场中最后的赢家
那么你关心的问题来了,这三类人中哪类人是职场中最后的赢家呢?
毫无疑问,付出者是工作表现最好的。就拿小巴最爱的国产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来举例,同福客栈是方圆五十里最大的客栈,放在今天来看也算是一家中小型企业了吧?这家企业里,一共有五个员工。在杂役小郭离职后,祝无双在跑堂白展堂的引荐下得到了这个岗位,而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付出型员工。
祝无双的口头禅是“放着我来”,凡事都争着干、抢着干,本着“顾客为天”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客人们的一致好评。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让客栈的营业额翻了一番,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业绩女王。
但很可惜,付出者往往也是那个“看起来”在职场中混得最差的人。当下岗女工小郭回来争夺再就业机会时,无双被逼无奈辞去同福客栈的工作,放弃刚刚建立起来的同事关系,黯然离场。
那么像小郭这样的索取型员工才是职场中笑到最后的人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拿二两的工钱,就绝不做三两的工作”,这是典型的索取型员工的思维方式,也是剧中郭芙蓉的真实写照,能让别人帮忙的活绝不自己干、能甩给别人的锅绝不自己接,看起来是潇洒快活了,但她碰到互利型员工比如白展堂、李大嘴时就彻底栽了。
因为互利型员工相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一个公平交换的世界。所以在小郭太过嚣张的时候,正义感爆棚的他们一定会出来灭她的风头。同样,当他们看到慷慨付出的无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也会忍不住站出来替她说话。
在一个企业中,像老白、大嘴这样的互利型员工占绝大多数,通过互利者和索取者的不断博弈,最终能够成功的还是那些因为无私奉献建立了优质关系网络和影响力的付出者。
尤其是当一家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时,本身的特点就是“职责边界不清楚,回报边界也不清楚”,这个时候,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也是像祝无双一样的付出者。
小巴听过一句话,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这20%的人,就是有着奉献精神的付出型员工,他们工作能力出色却又不吝啬自己的能力,是给组织带来最大价值的员工。
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付出型员工的权益,减少这类珍贵人才的流失;而对于我们普通员工来说,则要改变思维模式,不做索取者;当然,也不要做只知道一味奉献的付出者(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老好人)。
这就需要我们给“付出”下一个界定,让自己成为那20%领跑公司的、聪明的、高效的“付出者”。
高效付出者:做好人而不做老好人
高效付出者并不等于在任何时候都要满足任何人的任何需求,而是要确保帮助别人带来的收益高于你的个人损耗(包括时间、资源等)。
如果你是一个高耗能的付出者,总是因为不忍心拒绝同事们频繁的求助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进度,不妨试试用下面这些方法保护自己:
1只帮五分钟内的小忙
当你忙得焦头烂额时,别人又刚好求你办一件事,在答应之前先问一下自己“这件事能在五分钟之内完成吗?只有我能提供他这样的帮助吗?”
如果答案是“yes”,那么答应无妨;如果答案是“no”,就马上如实拒绝。
这就好像所有的古装电视剧里,无数人来找高人指点迷津,如果这个高人有求必应,岂不是累得半死。高人怎么解决的呢?让身边的小童点起一炷香,“施主,我给你一炷香的时间,如果香燃尽了我们还没解开这个迷惑,那么恕在下无能为力了”或者直接两个字“回吧”,就靠着这方法,堵住了不少来访者。
所以你在答应别人的请求前,要先在自己心里预估好留给对方的这柱香的长度,再来定夺。
2只帮自己能够帮的忙
不要答应别人帮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忙,找到你最擅长和最乐意的付出类型。格兰特教授根据职业的不同,划分出了六种付出类型,小巴替你列一个清单,对号入座:
领域专家——分享知识;
教练——传授技巧;
导师——提供建议和指导;
拥有很多人脉者——对接资源;
团队协助者——提供实操支持和情感支持;
额外付出者——承担大部分额外工作。
在这个清单之外的请求,你都应该拒绝。要知道你每对一个不合理的请求说“不”,就让你多了一个对重要任务说“是”的机会。
3找到能够一次帮助多人的形式
根据格兰特教授的研究,在付出者中还还存在一种“类利他者”,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会留心自己的利益(比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寻求“双赢”的机会。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次性帮助到尽可能多的人。
比如小巴就用过这个方法。因为公司内容部门多,每一次员工流动,总是有那么一群新员工呼啦一声奔进小巴的办公室,稿子怎么改啦?排版怎么排啦?配图怎么找啦?忍无可忍的小巴干脆在公司内部开设了写作、排版的课程,编写了一本编辑手册,每个新员工人手一本,这样做不仅省事省力,而且不知不觉中,小巴在公司的知名度似乎高了不止一点。
4分辨付出的对象
在决定帮助别人之前,先要学会分辨这个人是索取者还是互利者,因为这决定了你的付出是否有效。
对于那些有恩必报的互利者,不妨慷慨地给他们帮助;而对于那些只会索取的人,要避而远之。
怎么筛选索取者呢?
①首先,仔细观察他的说话方式。如果他经常说“我”,而不是“我们”,那他很有可能是索取者。
②其次,看他是不是一个对上司谄媚逢迎、对下属却言辞令色的人。
③最后看他是不是习惯揽功、甩锅的人。
如果以上全中,赶紧离他远点。
如果你是一个付出者,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建立在能力之上,又不以自我消耗为代价的高效能付出者,是所有企业在追求的、真正的职场潜力股!
原标题:职场中,你最该帮助和最该远离的人是谁
上一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攻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