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中国能否在这一过程中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了众人热议的话题。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后发的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发展速度既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低收入国家,始终无法再进一步,跻身高收入国家。
关于形成这一陷阱的原因,学界有相当多的解释。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与此同时创新技术并未得到显著发展。这导致该国家在出口市场中既不能在制造业上与低收入、低工资的国家竞争,又不能在高技术创新产品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出口竞争力下降,这样就会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甚至经济倒退。
自20世纪以来,从拉美到东亚的后发国家,大部分都曾长时间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挣扎,最终成功跨越的国家和地区仅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而菲律宾、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国仍困在陷阱中难以自拔。这么看起来,对中国无法跨越这一陷阱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局面要比上述几个国家好得多,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对于我国安然跨过陷阱充满信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近期分析称,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在2023年前后超过1.2万美元,进入世界银行认可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首先从发展过程来看,以往的中等收入国家在掉进陷阱的过程中,经济都出现过剧烈波动,其GDP增长率往往会出现急剧下跌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而我国在发展至如今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过程中,GDP增长率虽然有缓慢下降的迹象,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剧烈的下跌。徐洪才认为,一直到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都能保持在6.5%以上,因此从经济发展的历程上看,我国和过去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巨大区别。
其次,世界银行对于"中等收入"的定义十分宽泛,按照2011年的全球收入水平,人均国民收入总值在1000-12000美元的都是中等收入国家。在这个范围内,不同国家在何时会掉入陷阱,既没有公认的说法,也没有确切的规律。这一定义模糊的经济理论,对于分析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顶多只具有参考作用,若要将之奉为圭臬则大可不必。
有趣的是,从谷歌搜索的结果来看,在2009年之后,中国将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出现在国际媒体的报道之中,然而直到今天,我国经济仍在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难以想象的速度大步前进。过去数十年盛行的"中国崩溃论"最终先于中国崩溃的一幕似乎在重新上演。
最后,我国的经济转型也比这些"失败者"们更快。在消费领域创新方面,我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和电子商务不仅在国内创造了广大的新市场,还引领了世界消费创新的潮流。而在高精尖科技领域,"墨子号"量子卫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FAST射电望远镜等科技产品的出现,也说明了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有了足以和科研发达国家"掰掰腕子"的实力。
以上种种都说明,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和之前国家不一样的道路。随着我国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未来经济发展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大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笔者钱赤诚(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原标题: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晋升"高收入国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