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消费金融当然也没有这条“利用利率幻觉”的原罪

2017-10-24 22:03:40 来源:搜狐

世界上本不存在“利率幻觉”。利率就是数学计算,不可能有“做对题的幻觉”的情况。消费金融当然也没有这条“利用利率幻觉”的原罪。每个人面临的利率曲线都是不同的,而这条利率曲线也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

最近有一篇《汇率幻觉:消费金融的一条原罪》的文章。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因为它指出了消费金融的一个被忽视的盈利原因。我们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100元钱,分2期,每期60元。计算融资人的融资成本和出资人的收益(成功兑付)。

对于出资人来说,他投资100元,2期结束后,收到120元,再加上第一笔60元能够产生的利息。如果正确使用irr,我们算出irr是13.07%。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00元经历了100*1.1307*1.1307之后,得到127.84元。而60*1.1307+60=127.84。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假设在于,当收到第一期的60元之后、需要还能以最开始的13.07%投资出去,但这里面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如果是0的话,投资人最后就只能收到120元,收益率就只有9.54%了。

但对于融资人来说,资金成本的算法不能用投资人来假设。只有他能用60元在第一期的时候产生13.07%的收益、而他不能投资而是需要支出这60元、乃至放弃了利息的收益的时候,他的资金成本在两期结束之后,才是13.07%。

如果对融资人来说,未来这60元本来也干不了什么,产生不了什么利息收益,那对融资人来说,融资的总成本就接近120元,也就是两笔60元,外加一点点第一期60元可能产生的利息收入,比如5%就是3元。这样来看的话,融资人最后也就是指出了123元的成本,irr的话就是10.91%。

期限越多,再投资收益对于总投资收益的影响就越大。文中的例子,951每月,9400初始,12个月。这样来看,月利是3.12%。这里的前提是除了最后一笔951,其他的所有951都要不停产生月利3.12%才行。

如果做不到、最后的投资收益就要低于这个数。最低的情况就是零再投资收益,那么总投资收益就是年利14.12%了。想想看,第一笔951经历了11期3.12%月利,会得到1333元,我们就能看出持续实现3.12%月利是多么重要。

而对融资人来说,如果他没有什么投资渠道的话,那么第一笔951在未来也产生不了什么收益。如果是零投资收益,那么总的来算,他的资金成本就是一个年利14.12%的水平(月利1.1%左右),比月利3.12%低多了。

所以我们其实看到,消费贷到底从哪里挣钱?融资人的资金能够产生的收益少,因此分期对他来说的成本,接近原始总现金流的成本,而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就很少了。

而对放贷机构来说,只有每笔收回来的钱都能再以初始计算的irr放出去,最终才能获得初始计算的的irr的实现收益率。如果不能的话,他的实现收益率也是低的。

世界上本不存在“利率幻觉”。利率就是数学计算,不可能有“做对题的幻觉”的情况。消费金融当然也没有这条“利用利率幻觉”的原罪。每个人面临的利率曲线都是不同的,而这条利率曲线也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消费金融公司能实现的再投资收益率,融资人并不能达到。

所以,挑战小贷公司的,一是坏账,二是能否持续放款,把现金余额降到最低,这才能超越14%的年利,达到3%的月利。这个行业的均衡,会是充分竞争之后月供的下降,大家又都有很多钱贷不出去,于是从月供收入减少和再投资收益率下降两个角度,挤压消费金融的盈利水平。

原标题:利率幻觉?消费金融没有这条原罪

上一篇:阳光保险将持之以恒地借助自身行业优势

下一篇:央行经常操作的正回购和逆回购,到底是什么意思?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