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县金井镇的“巨型稻”试验田边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高敬 董峻)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近七成,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已定。农业部16日发布消息,初步预计,在今年继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又是一个丰收年。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粮食生产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工作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呈现出“三新”的好态势:
结构调“优”有新进展。在稳定口粮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拓展高效供给,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优质稻、加工专用稻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生产调“绿”有新进展。布局加快优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西南小麦条锈病菌源区、江淮赤霉病易发区调减小麦面积500多万亩;推广小麦节水品种面积4000万亩。轮作休耕稳步推进,实施玉米大豆轮作1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休耕200万亩、比上年增加84万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推进。
产业调“顺”有新进展。农牧结合加快粮改饲,扩种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作物。订单生产促进产销衔接,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及“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订单生产,全国粮食作物订单面积4.2亿亩、增加5000多万亩。稻田综合种养保粮增收,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4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
新闻链接
2.2米高 中科院推出高产“巨型稻”
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 董瑞丰 周勉)水稻长得比人高、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6日正式发布一种水稻新种质,株高可达2.2米,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被认为开启了水稻研制的一扇新门。
在湖南长沙郊区的试验田里,记者看到,这种“巨型稻”株高普遍在1.8米以上,株形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夏新界介绍,这种“巨型稻”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穂最高实粒数达500多粒,单季产量可超过800公斤/亩。
夏新界说,“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新种质材料,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未来还需要努力提高收获指数。”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在“巨型稻”试验田现场说。
亩产1517.11公斤 玉米高产纪录再刷新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胡璐 董峻)据中国农业科学院16日消息,日前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对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新疆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田进行实测验收。结果显示,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517.11公斤,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介绍,示范田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八道滩社区一队2斗2号地,面积100亩,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科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总场合作开展玉米产量潜力突破研究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原标题:我国粮食今年有望再获丰收产量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