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菲斯机场成群的联邦货运班机(图源:重庆商报)
同样作为中西部城市的西安,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对于这样的城市,机场和港口是发展基础设施最顶级的两大王牌,谁掌握了这两大王牌,谁就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沿街商铺”的黄金地段。
西安没有海港,所以航空承载了这座城市“弯道超车”的梦想。
目前,西安的咸阳机场已经是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从西安起飞,2小时内可覆盖全国70%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上个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规划获得国家民航局同意,扩建后的西咸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将达到惊人的115万平方米!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楼(T5航站楼)规划效果图(图源:西部网)
届时,将与扩建后的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规模(115万平方米)相同,妥妥地位居中西部第一。
2021年预计大陆机场规模排名(图源:悦西安)
搭了戏台怎么能没人唱戏!
光有机场可不行,西安又引来一批行业大佬建设物流总部:
*京东把整个无人机总部和研发中心都搬了过来;
*圆通投资了航空公司和科技公司;
*中通建起了西北电商物流产业园;
*海航物流更是直接把物流总部搬来西安,成立海航现代物流集团,首批划转近40家公司,总资产超过1800亿元;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称要在西安打造“一城二港三中心”;
*今年8月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世界西商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在西安市建立阿里巴巴西部总部......
当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西安大手笔布局是十分明智的。
西安是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一说是兰州),在此建物流总部,可以较好地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
既可相对均衡的到达周边省份与地区,也能最大限度的占据靠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有利区位。
这个区位条件,是成渝等西部城市无法比拟的。
(图源网络)
除了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西安在其他方面也是全力出击。
第一,“小题大做”。
2016年12月24日,上任不久的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来到西安市城墙景区暗访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没想到,在城墙上王永康俯身捡起了27个烟头!
这说明西安这座古城的环境卫生确实不咋地,需要被重点关注了。
西安古城(图源:新华网)
随后,“烟头革命”和“厕所革命”轰轰烈烈展开,然后拓展到治污、治霾。
从市一级到村一级,全面监控和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大批治霾不力的干部被问责。
第二,“留住孔雀”。
西安高校云集,科教资源在全国排位靠前。但尴尬的是,西安留不住人才,“孔雀东南飞”是常有的事——大量人才毕业后纷纷前往东南沿海就业。
为用好百万科技人员,留住百万大学生,西安出台了“史上最宽松”户籍新政、“人才新政23条”和“招才引智20项”等新举措,拿出38亿元引进海内外人才,5个月共迁入落户11.6万人,增长了369%,西安的人才净流入率已跻身全国前四。
通过这种方式,西安与众多东南沿海的一线城市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第三,“虎口夺食”。
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王永康一就任西安市委书记,就要求全市上下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虎口夺食”的精神“大招商、招大商”,盯紧央资、外资、民资、内资、融资等“五资”,用实体经济的发展加速西安的大发展。
“虎口夺食”,抢夺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京东、海航等企业,“虎口”当然就是指东南沿海城市、中部的郑州、武汉等,当然,也包括成都和重庆。
西安的城市发展跟成都、重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明确的定位和一系列大动作,足以显示西安不可小觑的雄心和强大的后发优势。
4
成都、重庆“敢让西部变枢纽”
一直以来,无论是产业、商业还是科技、文化等方面,成都和重庆都发展的很不错。
尤其是重庆,多次领跑全国各省市GDP增长率,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济总量领先天津860亿元,跃升为中国经济第五城。
人口过亿,城市密集的成都、重庆(图源:悦西安)
成都、重庆的大踏步发展,也意味着两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力更加明显。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的物流模式,是内陆地区把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和成品运到中国沿海,再从中国沿海运到全世界。
在这样的格局里,西部永远是中国的腹地,无法变成枢纽,即便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也只是有了一根通往东部沿海的单向导管。
实际上,库叔认为,成都和重庆这几年最大的贡献在于,刷新了西部的定位——西部不再单单是腹地,更是枢纽!
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3月19日,在这一天中国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出发,经过西安、兰州、新疆阿拉山口后,横跨欧亚大陆,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渝新欧国际铁路走势图(图源:新华社)
随后,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多个城市开始效仿,中欧班列在中国各大重要城市遍地开花。
与“一带一路”相契合的中欧班列,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物流及外贸格局的同时,也使得中国西部从腹地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
其中,重庆和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次数,位居前两位。
此外,今年8月29日,重庆还联合贵州、广西、甘肃共同推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建设。
9月25日,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
货物从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的运输时间为7—10天,比传统江海联运模式到东盟缩短了10到15天。
由此,中新南向通道与渝新欧,将西北与西南、中西亚、欧洲与东南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形成“一带一路”经西部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中新南向通道常态化运营仅仅一个月,11月3日,成都开通了“蓉欧(成都到波兰的罗兹)+”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即泛东南亚的南下物流通道。
蓉欧快铁(图源:大陆桥网)
这对于提高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西安、成都、重庆三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近几年,三城定位逐渐清晰,通过合作进一步整合西部地区资源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西成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将三城串联起来,打破了制约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瓶颈,为未来“西部城市群”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然而,仍然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
一是文化。
价值认同对提高区域凝聚力至关重要,能否实现区域内文化相通、人缘相亲,是决定一个经济区或城市群能否成功的基本条件。
西安所属的关中文化,与成渝文化差异较大。
高铁能促进沿线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动,但是,它无法让不同的地域文化趋于统一。
(图源:视觉中国)
二是竞争。
有合作就会有竞争,上文提到的西安在招商引资中“虎口夺食”就是一个例子。
地域文化类似的成渝两地在合作的同时也曾存在激烈的竞争:
*重庆坐实了中国汽车第四城后,成都也开始发力汽车产业,短短几年时间里,龙泉驿区就聚集了大众、丰田、吉利等多家整车生产企业;
*重庆获批内陆第一个保税港(两路寸滩保税港)不久,成都就启动泸州港的建设与之争夺水运;
*成都在引进英特尔等IT巨头之后,重庆就搞了西永微电子园与之竞争。
合作了19年,尽管已经磨合了那么久,成渝之间有时候依然会打自己的小算盘,从各自搞面向东盟的南向通道这件事就可见一斑。
虽然竞争会带来资源的分散,但不可否认的是,成渝的激烈竞争也产生了一些正面效果。
比如,原来成都和重庆分别在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占据优势。如今,成都汽车产业发展起来了,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这两个城市共同改写了这两大产业的全球格局。
19年竞争与合作,成渝迈向一体化发展(图源:华西都市报)
三是“虹吸效应”。
在过去十年,西安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其经济总量与重庆、成都两大西部龙头城市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2016年,西安GDP仅仅是重庆的35.6%、成都的51.4%。
一旦形成“西部城市群”,西安肯定也要掂量一下自己在其中的分量。
在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西安还勉强能追赶成渝,金融业是其明显的短板——数量偏少,类型不够丰富。
*目前,西安银行机构有43家,成都则达到80家。
*保险业机构中,西安有55家,成都为85家。
*2016年,西安金融业增加值为723亿元,成都则为1386亿元。
*成都拥有“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这样一张世界级名片,而西安暂时没有。
成都夜景(图源:视觉中国)
这样看来,成渝有优越的产业链条、相对广阔的就业环境、整体比西安收入高的薪资,等等,可能会对西安形成“虹吸效应”——西安的人口、资金等容易流入成渝。
考虑到这个因素,西安民间对“西部城市群”也就不那么“感冒”了。
他们认为,等西银高铁建好后,可以考虑拉庆阳、平凉、银川等城市入伙。到时候,自己即便不能做西部老大,也能坐稳西北地区头把交椅。
也有学者认为,成渝资源的“过境”对于西安经济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不是“吸血”,而是“送血”。
这样看来,沿海开放是以深圳为亮点的珠三角,沿江开放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在未来“一带一路”开放发展中,以西安为首的大关中城市群将是亮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安不仅不怕“虹吸”,还要抓住“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黄金机遇,加快西咸一体化和大西安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品质西安建设。
西成高铁的开通,为“西部城市群”的建立提供了更多想象,但到最终落地生根肯定是“道阻且长”。
目前“西部城市群”更像是一个经济协作区域,还谈不上高度一体化的经济区。
现阶段,三方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争取国家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和交往。
通过不断磨合,大家一定会形成最广泛的共识,进而带动西部地区强势崛起!
原标题:这条铁路开通了,中国腹地将崛起一个6万亿级的“超级城市群”!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