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各大春晚用非遗元素的创新表达带来惊喜 掀起“国潮热”

2022-02-09 09:36: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春节是中国人热切期盼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花最多心思庆祝的节庆。作为重要仪式之一,春晚承载了国人的文化认同与希冀。其中,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非遗地位凸显,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近年来,在各大春晚的舞台上,以非遗为元素的创新表达给人们带来很多惊喜,其广泛影响力掀起一波又一波“国潮热”。

创新发展 注入文化底气

青绿长裙、山峰发髻、远山眉……在央视虎年春晚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出场,就迅速引发广泛讨论,从社交网站到朋友圈,“好绝的‘青绿腰’”“美得高级”“看完后,直接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膨胀’”……赞美之词不绝于耳。“青绿”是《只此青绿》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提炼自王希孟的传世绝品《千里江山图》。画作中,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抹青绿融聚了画匠的毕生心血,向世人展现中国非遗技艺之精湛。

“演员的衣服颜色是断层的,上为石绿,下为石青。据研究国画颜料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介绍,这两种颜色提取自石头没有被磨成颜料之前的色泽,非常接近原石的拙朴状态。”据该节目的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

“伙计们啊!上工哒哟!哟嗬嗨哟……”央视春晚上,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同样惊艳四方。作品以山、水、林、田、湖为载体,以湖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石工号子《恩施抬工号子》、陕北民歌《黄河艄公谣》、鄂温克童谣《敖鲁古雅》、畲族民歌《采茶歌》、白族大本曲《心肝票》为元素创作构成,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来自不同区域民歌的魅力。此外,景观太极《行云流水》将上海、重庆、广州等地极具代表性的摩天高楼当作舞台,3位武术和太极冠军在云雾缥缈中挥洒武艺,深刻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十分震撼。

除此之外,河南、上海、山东等地方卫视春晚也将非遗元素诠释得淋漓尽致,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反响。

去年凭春晚舞蹈《唐宫夜宴》“出圈”的河南卫视今年又推出一批力作。少儿舞蹈《黄河泥娃》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泥塑为素材,通过视频加舞蹈的形式,在萌翻全场的黄河娃娃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中,生动地讲述了泥塑产生的文化背景、泥塑和生活的关系,讲述了黄河文化的根脉与传承,激发了人们对黄河文化的热爱。创意太极《下一秒》以现代舞的方式,阐释了太极原理和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给人视觉享受和思想启迪。歌舞《天下安康》则以时尚歌舞诠释中医药文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山东卫视小品《欢喜门神》中演员服饰的创意源自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舞台升降屏呈现风筝造型,加之风筝广场、十笏园等潍坊地标建筑,让观众线上线下全方位感受非遗的传承发展环境。

融会贯通 绽放文化自信

用时尚的形式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国潮热”的体现,非遗在春晚中的呈现,尤见中国文化底蕴,体现的是国人的文化自信。

谈到今年非遗在各地春晚舞台上的呈现特点,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戴珩说,非遗的所有类别,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都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得到展现,呈现方式丰富、灵活,或将非遗元素融入晚会的舞美设计、音乐、视频和道具中,或将非遗与其他内容进行跨界融合。与此同时,以非遗为题材和文化内核的创新节目令人耳目一新。“非遗和非遗元素在春晚中大量出现,对非遗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提气的事。其一,体现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二,体现了人们传承非遗的热情和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追求。其三,展示了非遗融入生活、创新发展的广阔前景。”戴珩说。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看来,以春晚对非遗的表达为例,找到关键节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文化自信还需要更多思考。第一,要注重保护好非遗,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更精彩的创新。第二,要注重深挖非遗价值,非遗保护、利用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非遗发展的过程,是价值再挖掘、再发现的过程。第三,注重利用好非遗,从春晚可以看到,在运用新科学、新技术的过程中,非遗正在提供更多参考、更多可能。第四,要注重礼敬传统。非遗是祖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艺术或其他领域在诠释的过程中提炼精华,加以再创造,需有更深的基本功,要敬畏传统、把握分寸,避免让优秀传统文化为表演跑“龙套”、当“陪衬”,更要避免过度改造。

承继发扬 非遗连接未来

从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到2022年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近两年,非遗创新呈现,以“绝美”之姿异军突起,把观众“美哭了”。

立足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雅欣认为,舞动的“唐俑”与“青绿”是现代化媒体打造的“新民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弘扬提供了重要路径。非遗得以展示是传承的第一步。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常处于“藏于深山人不识”的状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与《千里江山图》链接,以舞蹈诗剧的形式“致敬传统文化以及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默默奉献的手工艺人”,追求今日的舞者“袖笼打开,怀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才给了大众与非遗相遇的更多平台。

在张雅欣看来,通过央视春晚平台,非遗迈出了走近百姓的一大步。其间,民众从欣赏转为互动的过程,让非遗鲜活起来。这其中,将文化继承转化为适合当下广泛传播的方式至关重要。

现代化声、光、电科技的使用和精细的镜头调度,能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和细致观察传统文化之美,拉近与文化内核的距离,人们在欣赏中领悟生命的辽阔淡远。因而,当央视春晚屏幕上的这抹“青绿”缓缓展开,观众被瞬间点燃,继而有了“青绿仿妆”走红,表情包迅速被推出、转发,“青绿”饰演者发布的15秒短视频横扫各大网站,收获点赞无数,这就是最生动的传承。

“让非遗以当下民众认可和接受的方式传播,是非遗可持续‘活’起来的必由之路。非遗的保护、传承,除了依靠政府、专家,更重要的是要让民众了解、体验。因此,非遗需要与现代媒体紧密结合。同时,墨守成规还是勇于创新、能否搭建起适合与观众沟通的传播平台,也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张雅欣认为。

从春晚舞台走向国人生活,非遗的创新呈现引发了巨大的鲶鱼效应。人们从美的享受中思考文化的力量、参与文化的传承。“这将会让全社会进一步增强保护、传承非遗的文化自觉,也会进一步增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非遗的责任,引导和促使更多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文化企业从非遗中汲取能量,寻找灵感和创意,催生出更多以非遗为题材、为元素、为文化内核的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使非遗在现代生活中显现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戴珩说。(王 彬)

上一篇:北京就像一座地方美食博物馆 各地酸甜苦辣咸鲜会聚一堂

下一篇:通知:文旅部启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剧目申报工作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