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 写作应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和重新解读

2021-10-28 13:49: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多个访谈中,我都聊到一个观点:写作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生活的重新发现、重新审视和重新解读。也就是说,如果止步于描述生活的外在表征,这样的写作,哪怕写出的字数数以亿计,都无实质性的价值。把凡人皆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照猫画虎地诉诸笔端,作家不过是在扮演一架照相机的角色而已。能否把生活深埋的内瓤、隐匿的肌理和公众视野之外的漫溢部分,即俗眼无法目睹和俗心无法体察的部分,予以深度挖掘与逼真呈现,以此唤起读者的共鸣与引发读者的思考,才是对作家真实能耐的真正考验。

恕我直言,当下的文学,貌似翠绿无涯,但却经不起丈量和称重,一经较真,就发现其灌木丛化的倾向十分严重,罕有令人仰望的乔木雄霸挺立。以为把文章写到字句通顺的程度就是文学作品,显然是对文学的莫大误解。

写作的大门是敞开的,谁都可以进来搔首弄姿。但就写作的难度而言,它却形若一项未经持久苦练决然难以完成的杂技表演,非寻常之人能够胜任。原因在于,写作不仅涉及语言的表现力,更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缺一不可,包括认知是否通透,学养是否厚积,阅历是否丰富,人格是否高洁,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词句磨砺是否到位等。然而当今的现实并不能让人乐观,太多不知文学为何物的作者和编者伴随网络的兴起而大批量地涌入和参与,使当下的中国文学以广场舞的嘈杂与呼啸之势,愈发地向初中生作文的水准靠拢。

对生活的重新发现、重新审视和重新解读,没有相当的阅读量和思考力,是无法做到的。阅读不只限于文学的范畴,而是应将目光放大,对所有的学科都抱持一颗永不衰退的好奇心,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宗教学、美学等经典著作,皆无不涉猎,甚至无不精通。任何一个学科都与写作相关。了解多了,不但可以使自己的精神空间和思维格局得以扩充,而且也能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常识性的错谬;阅读也不是不挑不选,随便拿来一本书就读,而应千挑万选,找到最具可靠性和最具经典性的文本。正如名作家不一定就是大作家一样,流行读本也不一定就是经典。经典一定是历经时间这一审判官的凌厉拷问和严苛筛选,百年千年仍未淘汰出局的作品。唯有读遍各类文明培植和滋养出的各等杰作,才能搞清天地有多大,世间最高的山峰有多高,也才能醒悟自己固守的小土丘与真正的高峰究竟存在多少落差,从而也才能明白自己需要爬的坡路还有多长。

生活日日都在重复,并无太多的新鲜事发生,犹如食材,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那些种类。但只要厨师的厨艺足够精湛,且善于思考,旧食材也可以烹制出新佳肴和新味道。也就是说,新鲜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作家独具慧眼的发现和别具一格的表达。步别人的后尘,尾随走红的作家亦步亦趋,毕其一生,充其量也不过是他人的影子而已。唯有对所有红得发紫的所谓成功者保持足够的警惕,甚至躲避之,远离之,才能静下心来,构筑起独此一份的专属于自己的文学部落。

重新发现,就是不能让世俗观念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从而落入它的圈套,成为它的俘虏。头脑在自己的肩膀上,不以世俗的偏见为己见,不以公众的起哄代己言。比如一个杀人者,法官可以判其为罪犯,公众可以骂其为坏蛋,但作家就不能停留于这个层面,仅仅一番痛斥了事。作家应做的,是要搞清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成长背景和成长过程,让一个曾经的天使化为了今夕的恶魔?这个走向歧路的人,仿佛一棵长歪的树木,沐浴阳光雨露,也历经风吹雨打,身上藏匿着有关土壤的、气候的、社会的、家庭的、观念的、人性的等诸多丰沛的信息。唯有将其一一地深挖并梳理,才能社会的归社会,家庭的归家庭,教育的归教育,人性的归人性。

就我而言,我是不允许自己平庸的。尽管我天生平庸,但却在努力地克服着平庸,也在抵抗着平庸,将平庸视为写作的大忌。别人赞美的,可能是我鄙夷的;别人唾弃的,可能是我同情的;别人的视觉,或许是我刻意回避的;别人的结论,或许是我要推翻的……从结构到修辞再到用词用句,我皆力求做到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从而让每一个句子至少不那么陈词滥调,让每一个字词都能像新近诞生的婴儿。(安 黎)

上一篇:共绘同心圆 粤港澳青少年增强对共同文脉的认知认同

下一篇:预示了音乐会的重要主题 《长城万里》奠定了情感基调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