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青年群体都是最为活跃、最具活力的社会细胞,他们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力量。如今的艺术新青年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在进行着怎样的艺术创新?正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热展的“当代雕塑·油画青年推介展”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让人们看到年轻一代艺术家对于雕塑、油画的独特理解和拓展实践。
“这次展览有近千件作品应征,整体呈现出敏锐的时代气质,显示出年轻艺术家的激情、锐气与创造力。”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透露,此次遴选了来自上海、北京、杭州、重庆、广州、西安等地20位青年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参展。这些年轻艺术家创作根基扎实,个性鲜明,有独立的思考,有独特的表达,作品体现了传承与发展,体现了新价值和新可能。
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孙振华告诉记者,中国现代雕塑自从上世纪兴起以来,直到2000年以前,它的代际关系比较清晰。大家通常把1949年以前完成雕塑教育、从事雕塑工作的那批先生称作第一代雕塑家;把1966年以前完成雕塑教育的那批先生称作第二代;把1977年以后招收的那些雕塑学生称作第三代。这几代雕塑家各有特点,他们的作用、成绩都相对明确。
到2000年前后,雕塑界的“辈分”乱了,原因在于青年雕塑家全面走上了舞台,重新洗牌,形成了中国雕塑的新秩序。在这以后,雕塑界很难再以师承关系、辈分来划分,而转为以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前沿问题、不同的媒介方式来重新确立雕塑家的学术位置和价值标高。它的变化包括:材质由以泥塑为中心进入到注重观念、材料、语言、形态;手法从以手工技能为标准进入到兼容数字化、科技化……
“青年的身上寄予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今天的青年艺术家仍然需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它,可以不断将青年艺术家的新的尝试,新的努力,新的思想呈现出来。” 孙振华说,人们喜欢说,未来已来;但是未来的雕塑究竟是怎样的?似乎并没有人能够确切地预测。或许,通过一届届的推介展,可以窥测到雕塑的未来。
“星辰入海,未来可期。今天,这个价值多元的新时代,它在召唤新青年,塑造新青年,成就新青年。我们愿意把这样一个群体当中的优秀代表推进公众视野,让大家了解他们的创作,感受他们的风采,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年轻艺术家们的创作之路走得更远!” 曾成钢如是表达了举办青年推介展的初衷。
“不同的时期,艺术家们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或时代任务。众多优秀个体的持续创造,最终汇成变化丰富的艺术史版图。今天的我们回望百年来的中国美术发展,会感慨于前人的筚路蓝缕和不凡成就,而那些被今天的我们所铭记的前辈,那些艺术史的创造者们,当年又何尝不是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才华横溢的青年?”在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江梅眼中,这是一个面向专业界和社会公众推出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面向中国雕塑、油画未来发展的视角,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持守与开放中的张力与活力。(李婷)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