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海报
发布会上,主演刘端端、邵兵温情重聚,共忆拍摄点滴。
昨日,根据赣南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史诗大片《八子》在江西赣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导演高希希、主演刘端端、邵兵温情重聚,共忆拍摄点滴。电影《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排长杨大牛(邵兵 饰)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端端 饰)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的悲壮故事。影片已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将于6月21日全国公映。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热血史诗首登大银幕
“兄弟背”现手足情深
从现场曝光的预告片看,《八子》在视觉上场面宏大,故事朴实却扣人心弦,电影的故事原型是江西瑞金沙洲坝七堡乡一位名叫杨显荣的老人,将自己的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全部壮烈牺牲。
据统计,被称为新中国“红色摇篮”的赣南中央苏区当年总计有33余万人参加红军,60余万人参加赤卫队等支前作战,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可谓“家家有烈士,户户埋忠骨”。
影片以“八子参军”为背景,着重展现的是兄弟八个最后只剩老大和老幺,两人在战场上的成长和坚持。
现场,邵兵和刘端端还原了片中的“名场景”——兄弟互背。说到这个场景,兄弟俩都颇有感触。“哥哥大牛就像小时候一样背起弟弟满崽上演‘兄弟背’。然而实际上,满崽即将要去完成一项极为危险的任务,作为家里仅剩的两兄弟,彼此都希望对方活着,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战场,大牛知道,那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背弟弟了。”邵兵说,片中哥哥背着弟弟这个细节在影片前后呼应,是个特别巧妙的设计。
饰演老幺“满崽”的刘端端则透露,拍摄这场重磅戏时,邵兵提议不要过度煽情,“他说该怎么拍就怎么拍,反而能拍出那种战争的残酷感”。
刘端端表示,片中的“满崽”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回家。最初他上战场是为了找哥哥回家,但看到哥哥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他开始对战场有了认识,最后自己也走上战场,其实是为了保全更多人的家:“战争其实是这部戏的外壳,在更大的角度上它讲的是母子、兄弟之间特别深挚感人的爱,是我们内心都需要的那种温暖的东西。”
外景拍摄条件艰苦
转战多处实地取景
影片《八子》自去年12月在江西开机,转战当地密林、河滩、山谷等多处实地取景,但时值寒冬,连续两个月的拍摄期间非雨即雾,没有晴过一天。
谈到拍摄时的艰苦,两位演员也对高希希进行了“控诉”。刘端端表示,他在拍戏时就是泡在冰冷泥泞的河水里,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
邵兵则直接吐槽,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高导找他拍的戏都这么苦?“戏里我的每个镜头旁边几乎都在冒黑烟,还有各种爆破点,每天拍完回房间,咳出来的都是黑痰。高导拍戏非常严格,有时候会指着眼前的一摊冷冰冰的泥水就让人躺上去,一躺就是好久,拍完又冷又累。”
对于大家的“吐槽”,高希希直接回呛:“我的戏就没有一个不苦的。”他表示,这部片有四五十个群众演员,因为太苦了,拍到一半时有一半人就跑了,留下来的一半人坚持到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还在,他们说,我们对电影是真的热爱啊。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其实拍戏本来就是要吃苦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高希希:最看中的是拍出真实性
此次为《八子》保驾护航的主创阵容亦是大咖云集:剧本由打造过《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的华表奖优秀编剧董哲执笔,同时聚齐了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志强等多位新生代、老戏骨鼎力加盟。
而导演高希希,更是拍战争题材的一把好手。从《毛泽东》《历史的天空》《血战长空》到《幸福像花儿一样》,由高希希执导的多部战争、军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广受观众喜爱,并且实现了飞天奖、华表奖、金鹰奖、百合奖“全满贯”。
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高希希表示,身为江西土生土长的导演,将家乡的热血史诗搬上大银幕,自己一度倍感压力:“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这个故事也特别熟悉,我一定要做好这部电影。”
但拍摄这一题材,高希希并非照搬原型故事,而是希望能跳脱出原有的框框:“只是讲一个母亲把孩子送到战场还不够,我们主要讲的还是成长。一个孩子从朦胧的年少时期,到最后在战场历经艰难,真正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高希希坦言,在看历史资料时,自己就被这个故事震撼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深明大义,把八个孩子送上战场,等了35年,没把孩子等回来。”具体到拍摄时,高希希最看中的就是拍出真实性,避免套路和模式,剧本改了十几稿,不断抠细节,就是要把故事的温度拍出来:“做到雅俗共赏很难,但我也希望大家看了这个影片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当时革命前辈的不容易,这些历史事件都是真实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必须把它拍好才对得起先烈。”
谈到具体细节,高希希举例,片子里的语言都特别接地气。例如母亲在孩子出门前对孩子们说的话,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回家,非常朴实:“我拍这部电影,就是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事确实是发生过,我们把劲儿都使在真真实实的细节中。哪怕有半分的不真实,观众必将离你而去。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对电影是非常挑剔的。”
演员选真正合适角色的、能吃苦的
高希希坦言,自己拍电视剧和电影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一拍电影大家就觉得我太矫情了。”他透露,拍《八子》时好几场大戏重拍了好几次,还有一次他站在剧组搭的一个浮桥上,纠结了半天,觉得这桥得重新搭一个:“当时剧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搭了半个月,但必须得重新搭,否则效果出不来。后来剧组重新在悬崖上搭了一个索桥,花了很多物力人力,后面我想想也后怕,万一完不成就是前功尽弃了。”
对于记者问到为何这次主创没有选择太多的明星大腕?高希希回应道,影片在拍摄之初他就希望把这部电影往大片方向上做。因此,自己更希望在故事、战争场面上精心打磨,至于演员方面则更希望找到真正合适角色的。他透露,像拍摄环境这么艰苦的一部戏,并非所有演员都有勇气挑战,而跟自己已经第五度合作的邵兵,已默契十足,刘端端也是一个愿意吃苦的年轻演员。
高希希透露,在拍摄现场,他经常鼓励演员们集思广益。例如,邵兵就给他提过很多很有益的建议,后来都被采纳了。“大牛每牺牲一个弟弟,就会在手臂上刻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的血痕已经干了,又刻上了新的血淋淋的一条,那种切肤之痛扑面而来,这个催人泪下的细节,就是戏里的演员提出的。”
而作为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评委主席,高希希也谈到了时下电视剧市场的发展。他认为,随着观众审美的提高,以及市场逐步“去粗取精”,如今的电视剧市场数量缓冲了,质量则普遍上来了,未来会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黄岸)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