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大道旁,九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幢幢厂房静静矗立,展示出30年老厂创业与传承的厚重、沉淀。
这是一家主要深耕钢格板、栏杆等轻钢结构设计与制造的传统企业,如今,90后海归“创二代”卢翰霖接手公司,开辟精细化、数字化的发展新赛道,为企业注入了新活力。
从“打螺丝”做起
(资料图)
卢翰霖在英国求学7年,每年放假回家,都会在父亲的厂里“打工”。“从‘打螺丝’开始一点点学起,那时的我不懂技术,只能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仓管、销售……几乎啥都干过。”卢翰霖说,当时没想过一定要子承父业,但这段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是自己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
2010年,还在英国读高中的卢翰霖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家庭变故让这个少年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从那一刻起他意识到,未来接棒企业的责任必须要扛在自己肩上了。父亲曾是他的标杆,而现在,人生的路需要自己掌舵。
“悲痛过后,我深知以自己当时的能力根本无法接管企业,必须完成学业。我继续留在英国读书,企业交由国内其他股东和职业经理人打理。每年假期,我会回到车间,将所学融入管理实践。”在卢翰霖看来,国外的企业管理理念与国内传统行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别,他只有看得更多、学得更多,才能带好父亲曾经的队伍。
在宁波,九龙机械颇有名气。这家创办于1992年的企业不仅在当地规模可观,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种类齐全的钢格板企业之一。“小卢总”能扛得住这份重任吗?员工心里并不踏实。2017年,卢翰霖接手公司业务,他十分清楚,只有真正拿出亮眼表现和业绩,让公司重现往日生机,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壮士“断腕”,轻装上阵
接棒的难度不亚于二次创业,企业发展并不会因为父亲打下的基础就一路坦途。
卢翰霖接管公司前,九龙机械已陷入困境。2017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客户业务萎缩,导致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材料成本又居高不下。当时的每一步,卢翰霖都感到如履薄冰。“如果不舍弃一些原本的低效益产品,及时止损,企业将入不敷出。”他说。
砍断一些产品线所遇到的阻力远超卢翰霖想象,舍弃的产品对公司老员工来说,就像难以割舍的心头肉,公司内部意见分歧很大。为此,卢翰霖与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走访国内外同行产业园和上游厂商,对相同行业的新旧产品做足了市场调研。
在一项项数据面前,卢翰霖最终成功说服了大家——做出取舍,轻装上阵。
“断腕”之后,也得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卢翰霖意识到,只有开辟产品精细化、高端化发展的新赛道,才能涅槃重生。“比如,我们的定制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协调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配合,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导致交付不及时,因此操作必须精细化。”卢翰霖说。
为了更好地“修内功”,卢翰霖投入扁钢切断装置、焊接机械臂等技改项目,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与专业院校合作,针对传统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节省材料,极大改善了生产工艺,也提高了生产质量。2020年,由九龙机械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扁钢切断装置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也减少了材料损耗,是行业内工艺的重要突破。
数字化改造,也是卢翰霖给公司带来的变化。两年前,九龙机械数字化车间全面改造完成,自主研发的自动压焊设备生产线、4台自动机器人投入使用,当年的公司产值从1亿元升至超2亿元,翻了一番。
伸出“地瓜枝蔓”
今年初,浙江省委部署实施创新、改革、开放三大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其中,在开放领域,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这让卢翰霖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时代大浪淘沙,我们只有在一次次退潮中努力站稳脚跟,才能在一次次涨潮中勇立潮头。”卢翰霖说。
“浙江经商环境优越,但土地、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会限制企业发展,我们需要更广阔的布局思路。”卢翰霖介绍,他的团队已在河北成立钢格板产业基地,宁波总部则侧重研发管理。
现在,公司总部在接到客户订单后远程派单,由河北基地生产出单,效率较之前提升了50%以上,生产利润增加近30%。“这样一来,企业既能有效精简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又能提升产值,实现总部、分部双向赋能、给养互补。”卢翰霖说。
在“地瓜经济”发展模式下,卢翰霖团队把藤蔓伸向了更多适合发展的地方,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持续发展能力与全球竞争力都将得到提高。“让全世界看到更好的中国制造、中国智造,这是我父亲的愿望,也是新时代年轻浙商的使命。”卢翰霖说。
坚韧不言弃、求变谋出路。如今,有更多像卢翰霖一样的年轻海归,正在从祖辈父辈手中拿过接力棒,继续奋斗,展示新时代留学青年的风采。
“我们作为传统制造企业,要在变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抢抓机遇。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技术端突破中找机遇,提高综合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卢翰霖说。
上一篇:矿业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