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北京。
我知道早晚自己都会写这篇文章的——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以及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写。看着太太忙里忙外打包收拾行李,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丝伤感:从当初只身来京到如今拖家带口的一起做北漂已经快五年了,这期间发生了太多或悲伤或快乐的故事,让我不禁越来越相信“世间的一切原本都是命定”,而你唯一能做的,不过是坦然面对欣然接受——还要带着一颗感恩和有温度的心。
前几天本年度最严重的雾霾君临北京,和它一起降临的,还有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毕业来北京找工作)。因为想听听我对他职业发展的建议,因此特地邀请我在798的茶馆聊天:
“张叔叔,你觉得北京是座什么样的城市?”
聊着聊着,这个孩子突然问了我一个和职业发展风马牛不相关的问题,看着孩子那对未来充满了渴望而又疑惑的眼神,我下意识地把视线抬高,越过了他的头顶投向了那如同抹布般灰暗阴沉的天空,然后用一种自己都感到陌生的语调冷漠的答道:
这是一个最好的城市,这是一个最坏的城市;
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丑陋的城市;
这是一个有文化和内涵的城市,这是一个既市侩又浮夸的城市;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城市,这是一个让梦想破灭的城市。
如果你想知道确切的答案,那就来吧……
五年,不过是人生旅途中一个不长的车站,但于我却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因为在这里,让我最终理性客观的完成了对职业生涯的思考,从内心深处说服了自己:其实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最终你需要回答的,无非是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对北京并不陌生,因为在这之前的20年职业生涯里,我曾经无数次的来这里做短暂的停留——拜访客户/学习培训/开会交流,那时的我对这座城市还是颇有几分好感的:住着五星级的酒店,下馆子吃吃涮羊肉听听相声,逛逛故宫四合院,看一场小剧场话剧……
可能正应了有人关于旅游的那句感慨吧:
旅行=从自己活腻了的城市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感受不同。
当我真正以一个居者而非游客的身份深入地触碰这座城市时,一切观感就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些观感随着岁月的累积,再加上我对职业生涯思考的完结,最终交织在一起,促使我和这座让人既爱又恨的城市挥手告别……
俗话说:人之将别其言也善。在离去的前夜就让我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这座城市掏心掏肺地聊聊吧,不为要改变什么,也不是想为什么群体代言,只是想告诉她我曾经对她付出的真情,得到的感悟。
1、去你妈的北京户口
在外企打工出国开会就成了家常便饭,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去更新我护照上的各国VISA,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所以必须先办理“暂住证”才能通过接下来的一堆手续。
这是我一生当中办过的第二份“暂住证”,上一次的经历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刚大学毕业去南方找工作。当时的我身无分文又没有稳定的工作,因此只好和朋友们一起租住在鱼龙混杂的城中村,每隔几天的深夜,都会上演让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查证行动”:
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然后一堆不知道是流氓还是警察的“联防队员”们,拿着棍棒进入房间挨个查暂住证,手电筒的灯光直射你的双眼,然后是一堆极带侮辱性(这只是我这样的读书人的个人观感啊,可能对别人是善意的聊天啊)的问话:“啥时候来**?现在在哪里上班?为啥还没有工作?以前犯过什么事嘛?最近有做过什么事吗?你最好老实交待啊……”
每次这样的喧嚣过后我都无法再次入睡,因为内心所感受到的屈辱以及随之而来的愤怒。当时的我暗下决心:“老子一定要好好混,尽快把户口迁到**,然后自己买房再也不受这种鸟气了!”经过努力我真的实现了这一点,很快找到了工作搬出了那个“贫民窟”落了户口扔掉了暂住证……当把这一切都完成后,我不禁长出了一口气,以为这一生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结果呢?
这个美梦最终还是像个泡沫一样破碎在了北京。
A. 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所以我不能买房买车,要不停地带着一家人和房东斗智斗勇颠沛流离。
B. 因为不能买房买车,所以我要每周开60公里在烈日下/在寒风中排队花2个小时去给我的外地牌照的车办理进京证。
C.? 因为我的车是外地牌照,所以除了限号之外上下班时段还不能进四环之内(当然如果你住在六环以外同时又碰巧在天津上班,那丝毫都没有影响)。
D. 因为没户口没房,我的儿子要比本地有房有身份的人多交幼儿园的学费。
E.? 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所以我儿子将来的上学之路将变得无比坎坷……
F.? ……
G. ……
当然也不都是坏消息,毕竟时代已经进步了,外地人在北京的待遇也是有所改善的:
首先我在北京快五年了,居然半夜从未有联防队员来踹门问我最近有没有做坏事(需要给个大大的赞)。
其次对于像我这样常驻/有稳定工作/老实交税的“外地人”,是可以申请“工作居住证”的——据说和本地户口具有同样的含金量。
于是我就在到北京的第二年开始申请,可直到现在我要离开了也没有办下来——因为我没有大学的学位证(年轻时少不更事在大学里太调皮了,最后只拿到了毕业证而没有学位证)。
既然居住证办不下来,我的一些当地朋友就建议我干脆托人直接办北京户口——以特殊人才/外企高管的名义,可当我把所有的资料填好后才发现我的年龄又超标了:45岁以下的才能申请,而我办理时正好45+。哎,真TMD的一地鸡毛……
至今我都没有搞明白45岁和人才引进的逻辑辩证关系是什么?就更别提有没有学位证书和住在北京有啥毛线关系了,我也不知道车辆进京证有没有违反物权法,以及有没有户口和住房对我儿子上学的影响。
但是我知道,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是不会用操蛋的懒政来制造出不平等的社会阶层的,比如说像我这种一年给北京贡献着100万个人所得税的“二等公民”。
2、我们正在经受的苦难,是实现梦想的过程还是梦想本身?
为了彰显自己亲民的领导风格,刚来北京上班的第一周我就和所有的下属安排了1对1的沟通,希望多了解彼此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为了破冰,我通常都会先拉一下家常:你是哪里人啊?来北京多久了?家住在哪里?一通聊天下来,我发现了一个令当时的我感到无比震惊的事实——一共六七个下属平均每个人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居然超过1.5小时,其中最长的是4.5个小时(这还是正常情况下的预估,如果堵车那就没点儿了)。
每天花4.5个小时在地铁/公交和走路上,而且已经坚持10年了,这对于我这样在一个安静悠闲的海滨城市生活了快20年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当我向这位最不幸的女下属表达我深切的同情时,她居然还非常大度的安慰我:
“老板,你不用担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早就已经习惯了,再说我并不是部门里最糟糕的个案,我下面有个人住在燕郊,每天都要朝五晚九,那才是真的痛苦呢。哎,在北京生活就是这样,你来的久就习惯了。”
我不知道她这十年是怎么度过的:每天出门时孩子还没睡醒,每天回家时孩子已经入睡,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和一群同样奔波的人为了生存或者叫“梦想”吧,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
我不知道当他们每天靠在拥挤的地铁扶手上打盹,或者是行色匆匆的在通往办公室的路上飞奔,心里想的是那个当初来北京时的梦?还是“因为活着所以要活着”的信念?因为高企的生活成本?因为后背像山一样沉重的房贷/车贷?因为要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因为和我同年进京的隔壁老王已经升职加薪混的风生水起?或者只是因为不想灰头土脸的回老家受人耻笑——因为我当年是以县一中第一名的身份考进了北京……
十几年前当我去纽约/东京/伦敦/首尔出差时,无不对当地的“天价”消费感到震惊(出租车费/吃饭/房价/酒店……),可如今当我在北京生活了五年以后,才发现所谓的天价原来根本就不是个事。
咱们就不提那一平米20万的学区房了,就说吃饭吧:我每次去日本必吃的豚骨拉面,在东京的闹市街头小店不过一碗400日元(=24块人民币),要知道东京可是全世界排名TOP10的高消费城市,可现在对我这个“北京的外地人”来讲早已无感。
如果说对待高物价我们还多少能够选择规避(咱大不了租房呗,咱最多不出去吃呗),可有一样东西却让居住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无法逃避(除非你想憋死自己),那就是——雾霾。
我的小儿子出生在厦门,三岁时的冬天被我们接来了北京。从他到京的第二周起就开始持续不断的咳嗽,呼吸时鼻腔里总是发出呼噜呼噜的喘气声,而且一刻不停的眨眼睛(对脏空气过敏),看着让人十分心疼。
都怪我们两口子没有经验,当他来北京第一次感冒时,因为没有及时清理他鼻腔里的灰尘和脏东西,结果导致鼻涕倒流进耳朵里搞成了中耳炎:连续几个晚上儿子都头痛的一直哭,害得我和他的妈妈只好昼夜不停的抱着他哄他睡觉……看着儿子那挂满泪珠/因为发烧而通红的小脸,我不禁自责的问自己:我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靠出卖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去换取在这座城市生存的权利,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靠献出自己的灵魂去和欲望的魔鬼做交易,还自我麻醉说这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我们是住着千万“豪宅”(在北京随便一套学区房都已经市值过千万)的穷人,因为每日都在为了三餐而苦逼的奔波;我们一门心思努力的活着,却没有真正的生活过。以至于到了最后,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所正在经受的这些苦难,是为了去实现当初来这里时的梦想?还是梦想本身其实不过就是正在经历的这些苦难……
3、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还好吗?
在我的学生时代,高考几乎就是农村孩子想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我至今都记得大学新生报到的那天,睡在我上铺的老二(宿舍里根据年龄的排名,我是老大他是老二,这是一个家在江西农村山区的孩子),一边接过我递给他的香烟一边略带羞涩的和我聊着天。
当我问他这一路来上学的途中都有哪些新奇的见闻时,这个孩子突然兴奋的告诉我:“老大,我头一次发现火车原来这么大个啊,而且叫起来那么吓人!好神奇啊!”
这一幕已经过去28年了可至今令我难忘。那位睡在我上铺的老二现在已经是中建的一个领导了,正在北京过着他的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我相信之所以有无数的年轻人愿意前赴后继的进入北京,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励志故事时刻激励着他/她们为之奋斗:可能是地位,可能是金钱,可能是机会,或者叫自我实现——因为生养他/她们的家乡没有这么大的舞台去承载他们心中的梦想。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吧?那时候还可以通过高考和大学分配留在北京,利用计划经济下的福利,不但解决了户口问题还能在北京站稳脚跟(福利分房,小孩子划片上学), 而无需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我知道曾经有很多人抨击过高考制度的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如果你有起码的智商,以及足够良知的话,那我相信你不得不承认:高考制度是过往四十年来,打破中国社会等级区隔,实现跨阶层人员流动的相对来说最公平公正的方法——尤其对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来说。
经济手段或许是控制大城市恶性扩张的有利手段,但我更想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也极大的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本该存在的那种良性/互补的流动,而这一切的恶果必将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最终留给那些“睡在我上铺的老二们”的上升通道也会因此变的越来越窄,到最后可能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请问还奢谈什么爬到金字塔顶?
北京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据说),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如果年轻10岁,那依照我的个性我一定会留在这儿和你们死磕的——看看到最后谁怕了谁。但是现在的我不会了,因为我已经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留恋:
比如健康;
比如开心快乐;
比如过自己想要而不是让别人羡慕的生活。
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道多选题,答案的对错只由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判断而非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心甘情愿,愿赌服输——这才是看透了游戏却还全情投入的高人!
最后,让我和这座城市,以及还奋斗在这里的“北京人”(有户口的+拿暂住证的+办好工作居住证的+啥证也没有的)们说声珍重吧:我把她留给你们了,未来她会成为天使还是魔鬼,就看你们的了。
北京是什么?抵抗外族入侵的长城还清晰可见,可那些异族的后人们现在却和你说着同样的语言。埋葬了汉人祖先的墓地旁矗立着满人的宫殿,穆斯林的清真寺也参杂于其间。岁月更迭,世事变迁,请问最终谁有权拥有这座城市?
谁都无权!人人有权!
再见了, 北京:一座最好的城市,一座最坏的城市……
【来源:虎嗅网 ? ?作者:张思宏】
图像版权路透图片标题山坡上许多房子倒塌大雨后摄政 至少有600人失踪后泥石流和洪水摧
副总统便士周三表示,他在总统特朗普的批评下表示赞成,他的言论指责了在白俄罗斯的夏
布里吉特Macron采访中证实,它将在星期五杂志,它的作用将是非依据一项法律,而是章程,阐
在星期三举行的仪式上,希瑟海耶(Heather Heyer)是一名32岁的受害者的母亲苏珊布罗
康沃尔郡的海鲜餐馆已经加冕最好的在英国每年食物指南,肘击坎布里亚郡L Enclume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