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台湾艺术家陈逢显:风起云涌天下事 皆在微雕方寸间-中国经济新闻

台湾艺术家陈逢显:风起云涌天下事 皆在微雕方寸间-中国经济新闻

   2016-07-27 15:53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毫芒雕刻”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也称为微雕。指以细如毫毛,微如稻芒的雕刻技术书写文字或雕塑作品。是宫廷艺术,是艺术中最让人感动的经典;毫芒雕刻製作的困难,造成它几乎失传,可喜可贺的是,这个中华传统微雕艺术在陈逢显老师的手上开出了朵朵璀璨之花。

潜心锤炼精进 成就艺术风范

陈逢显自1981年起投入毫芒雕刻领域的艺术创作,历时30多年,迄今已完成毫芒雕刻代表作品120多件,既有“台湾微雕第一人”之美誉,也被海外视为中华微雕艺术在台湾的传承人。

著名台湾毫芒雕刻艺术家陈逢显

台湾毫芒雕刻家陈逢显艺术馆

陈逢显铅笔芯雕刻自己姓名

陈逢显作品超微小紫砂壶

台湾最小本书《台湾诗情》

橄榄核雕刻“核舟”

蜜蜂翅膀刻写诗词

超微小的猴子(站在铅笔芯上,尺寸:一毫米)

超微小米雕(在针头上)

0.5毫米铅笔芯雕刻“游子吟”

台湾毫芒雕刻家陈逢显老师国小三年级时,就被发现有绘画天份,就读国中时,更练就一手好书法。毕业后进入高职美工科,学习各式美术、工艺技法。服完兵役后,考入“中央银行”所属的“中央”印製厂。陈老师所负责的工作,是在製版部专门雕刻印钞票用的钢版;因缘际会下,使他有机会接触雕刻钢板用的特殊工具。閒暇之餘,陈逢显老师用雕刻钢版的钢针‘刻画’五角钱币(大小比现在的一元钱币要小)大小的山水画,同事见到大为赞赏,激发陈逢显老师投身毫芒雕刻领域的壮志,1981年以来始终如一。

谈到踏入毫芒雕领域的初衷,陈逢显老师对记者说:“虽然当时我的绘画有画廊经销,但是,在艺术创作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无论油画、素描、书法或雕刻,都不容易,几经思考后,决定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事实证明,陈逢显老师的选择,在艺术界中,的确开啟另一扇美丽的窗扉。虽然没有前人可供学习仿效,但也因此更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难能可贵的是,在创作毫芒雕刻这条路上,陈老师并不曾拜师;事实上,恐怕也无师可拜。从工具的开发、素材的研究到技巧的磨练,完全以无师自通的方式,完全皆靠自己尝试钻研。陈逢显老师表示,除了放大镜能够购买以外,钢针、毛笔这些必备工具,都得依创作需要自行製作,不难想像,光是将钢针磨到比缝衣针尖更细、毛笔修剪到细如毫毛,就得花费不少时间,何况创作时所耗费的心力!

据了解,陈逢显老师,每天下班后,陈逢显老师就一头钻进自宅二楼的工作室,深居简出,悠游于毫芒雕刻的世界。投身于此的最初十年,陈老师甚少与外界来往,也未曾公开发表作品。经过十多年潜沉,毫芒雕刻作品的质与量皆达到其目标与期望,才开始陆续公开发表,陈老师之坚持由此可见!

自发表作品以来,陈逢显老师每发表一件作品,皆受万众瞩目,受国内外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展览单位竞相邀请展出,由此,奠定其在毫芒雕刻创作领域的地位。也因而吸引不少收藏家愿出高价收购珍藏,但陈逢显老师却不為金钱所动。对此,陈老师表示:作品得到肯定固然很高兴,但是一旦被私人收藏,别人就无缘见到,而且牵涉到商业行為,市场性难免牵制创作的自由与纯粹,如此便失去创作的趣味性,我还是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欣赏。 “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全世界见识到台湾艺术家的毅力与精神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与同胞们共享掌声。”陈逢显老师对记者动情地说。艺术家的自信和胸怀展露无遗!

精湛技艺 打造微光世界

从陈老师的作品与為人处世中,我们领略到“风起云涌天下事,皆在微雕方寸间”。再大的事,也可小如一粒沙,也因秉持这样的信念,陈老师得以免受限於商业利益的桎梏,不断追求自我突破,不仅承先啟后了毫芒雕刻艺术,更為观者展现大视野。

毫芒雕刻在艺术类别中实属冷门,為什麼陈逢显老师能够数十年如一日,贯彻始终呢?游艺於毫芒雕刻,不断挑战‘超级小任务’的创作过程裡,陈逢显老师对於定静的生命智慧有独特的感悟:“微小领域,无线宽广,永远挖掘不完,生命的智慧尽在其中,每完成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惊奇,而且作品完成剎那间的满足感,是再多金钱也无可替代的。”

“从事毫芒雕刻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美学基础,更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对於眼力、体力、精力、耐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创作时,笔划间需闭气一分鐘以上,全身每条肌肉都要控制得很好,手也不能颤抖。而雕刻物件极小,如米粒、芝麻、细沙、瓜子等等,稍一用力不慎,不是碎掉,就是落於地面了无痕跡,功亏一篑,余留叹息” 陈逢显老师如是说。

据介绍,為了降低失误,陈老师自然而然学会屏息、吸气、闭嘴的要诀,调匀呼吸的节奏,增强手部、身体的稳定性,正与气功原理不谋而合。相较於一般艺术创作,毫芒雕刻更要求创作者心静且定,才能气定神閒,凝神创作。陈老师製作毫芒雕的过程中,无形实践了‘定、静、安、虑、得’之真义。

為了打破前人在毫芒雕刻使用素材的侷限,陈逢显老师勇於挑战各种材质,从纸、木、竹、棉、石、沙、金属,到平凡无奇的日常用品,如牙籤、牙线、牙刷、米粒、火柴棒、蜡烛烛心、食用麵条、缝衣线、鸡蛋、瓜子等,甚至蚂蚁头、蜻蜓翅膀、苍蝇翅膀,皆能在陈老师的慧心巧思下,精雕细琢成一件件独特的栩栩如生的毫芒雕刻艺术品。

素材不同,考验也各有变化。谈到开发创作材质的点滴,陈逢显老师就有说不完的故事。例如為了营造某人物緋闻案‘乾柴烈火’的意境,陈老师尝试在火柴棒头画上某人物的肖像;但由於磷粉凝固的火柴棒头极易粉碎,画碎了两百多根火柴棒,最终完成了作品。

製作昆虫系列时,最难处理的莫属蚂蚁了,因為蚂蚁身上有油脂,光是用酒精就擦拭了一整天,而且蚂蚁头上有细刺,圆滑易碎,极难下刀,真的是费尽苦心才大功告成。

蛋雕方面,一般人是在蛋的表面上雕刻,而陈老师则是以细小的钢针在蛋壳上打点,将蛋壳破出一个椭圆洞,再用自己製作的毫毛笔微书二百三十个小‘空’,组成一个大‘空’。陈老师笑说,為了做这件作品,总共花用了十几斤蛋才成功,那一阵子,全家天天都吃鸡蛋大餐呢!

在麵条上写字,也是陈逢显老师的心血杰作之一,為了完成这个作品,陈老师研究了所有麵条的硬度,最后终於想出使用凝固防腐剂,解决麵条腐败的问题。

以沙粒雕刻时,更曾发生雕到一半沙粒失踪的意外!而陈逢显老师凭藉超人的耐心与决心,不断尝试,研究出使用双面胶与透明胶带固定沙粒的方法,完成作品。

谈到陈逢显老师的得意之作,莫过於难度极高的第一本微小书,一本约需费时两年才能完成。极难想像,七十五页的《唐诗三百首》,长、宽仅零点九公分,重零点三五公克,密密麻麻写满一万字;《桃太郎》重零点四三公克,共二十四页,内容以日文写成桃太郎故事,并含彩色插图;《白雪公主》重零点六公克,共五十六页,内容以英文写成,每个字母大小平均仅零点三毫米!《小北极熊》可说是陈逢显老师的倾力之作,内容不但有文字,且每页皆含线条精緻,色彩丰富的插画,若非亲眼所见,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有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从前有个人向一位神射手请教射箭的秘诀,神射手叫他一直盯著一根牛毛看,如果可以将纤细的牛毛看成如牛隻大小,就是成功之日。陈逢显老师说,自己从事毫芒雕刻的过程与这个故事相当类似,原来极為细小的物品,长期盯著它看,竟也跟正常物品大小一般。这段话虽然听来简单,但背后所蕴藏的,是很多年功夫扎实的累积啊!

爱心呈现 传承经典

陈逢显老师為了使这项绝学能够不断传承,极力推广毫芒雕刻艺术於民间。而个人成立的毫芒雕刻博物馆或展览场所,除了展出作品以外,也準备陈逢显老师自製的工具,让一般民眾体验试做毫芒雕刻,扩展大眾接触毫芒雕刻艺术的机会。另外,多方媒体的报道无形中也对毫芒雕刻艺术的推广与传承產生推波助澜的作用,陈逢显老师也因此一有得意新作,便广布媒体,期以媒体之力使更多人认识毫芒雕刻,欣赏毫芒雕刻之美。

对於有意从事毫芒雕刻的青年后辈,陈逢显老师建议个人必须打好美学基础,尤其是素描及书法方面更要多下苦工。由於製作毫芒雕伤眼伤神,陈老师特别强调保养身体的重要性,维持运动的习惯,创作才能长久。

砖雕是在砖上雕出图形或装饰,受到材质的影响,多半以线条為主。台湾的砖雕艺术逐渐失传被淡忘,目前,在传统建筑的老街、寺庙、宅第、花园,还偶尔可以欣赏到砖雕之美。淡水红毛城的前英国领事馆,工匠在红色砖雕的手艺,与绿瓶栏杆的色彩形成对比,让领事馆与红毛城主楼相互辉映。刻有「VR1891」及英国蔷薇花图案的砖雕,相当精致。

毫芒艺术雕刻家陈逢显,钻研、製作、薪传砖雕艺术多年,除展示砖雕精緻作品,也在社区与学校传授砖雕艺术。社区发展协会的妈妈们邀陈逢显不藏私倾囊相授,希望将活动中心外墙,打造具有人文艺术特色的装置艺术。

社区志工多以照顾高龄民众為主,经由集体创作,希望将社区打造成艺廊空间,并整合社区内的古厝与风景点,让观光客乐意到社区体会古朴之美。社区请陈逢显老师指导,连95岁的阿嬤都兴趣浓厚来创作。有的阴刻兔子等动物线条,有人划上卡通图案,甚至更高竿的还尝试阳刻图案、浮雕,展现尚未入窑烧成砖的土胚雕刻,可造性高的优点,且所雕刻之线条,也自然圆滑。

台湾「砖雕」文化早年為传统建筑艺术中,与木雕、石雕并列三雕之一,但砖雕是比较独立的特殊艺术,可分為窑前砖雕与窑后砖雕,深具台湾文化气息及人文特色。陈逢显分析,「砖」文化最早於400多年前自大陆引进台湾。荷兰人佔领台湾时开始「烧砖」,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贡献源远流长,并留下许多美丽的砖造建筑。其演进过程更可说是台湾歷史文化的缩影与回忆,如新北市板桥林家花园、三峡民权老街老宅第等。

目前推广的「窑前雕」,在未窑烧的生胚上雕刻,因含有水分、较柔软,容易雕刻,“窑后雕”砖材硬且脆,雕刻较耗工、富挑战性。红砖除了筑墙造屋,还可以雕刻出图纹,如荷花、蝴蝶、恐龙、企鹅等,他希望透过社会教育推动“砖雕DIY”的活动,体验古老的人文艺术。

台湾毫芒雕刻家陈逢显从公职退休,结束“中央印製厂”的33年公职生涯,以往上班时只能利用夜晚或假日创作、开放导览博物馆,今后,将专心钻研更精緻、更有创意的毫芒雕刻艺术。他最近推出最新创作中英版本《小王子》微型书,以迎向创作新人生。两本微型书放在指甲上,仍显得相当渺小。

微型书《小王子》尺寸约长0.2公分,宽0.25公分。有中英文两种版本,每本有16页,内容约有2400字,还附上彩色封面与插画。号称“世界最小书”世界最小书」的《小王子》,从设计、製作到完成,共耗时3个月,彩色插画是以油画薄彩顏料,画出小王子戴著红色围巾,坐在巨石上、浇花。书本虽小,内容却丝毫不马虎,以放大镜可一窥内容,放在指甲上更显渺小,让人惊叹不已。陈逢显老师表示,他以稿纸為内页、白报纸為封面製作微小书,以高倍放大镜与毛笔及墨水,纯手工製作。最后须小心翼翼的以胶水装订,若稍有不慎,一滴胶水就会使得整本书沾粘,前功尽弃。

陈逢显老师精於纸钞的印製版雕刻,為了纪念自己退休,他除创作微型书,今年也完成‘超微小茶壶’作品,其中一只茶壶是以翡翠的粉末製成,尺寸长為0.5mm(毫米)、宽0.3mm、高0.4mm,透过高倍放大镜,欣赏光润的色泽,让人惊艳。

另外手工雕刻的是黄金茶壶,不仅讲求造型,以手工、钢针、钢刀、电钻等精密工具慢慢雕塑而成,新技法出神入化展现新创意,也打破「黄金茶壶」的世界最小记录。陈逢显说,花3个月雕塑黄金小茶壶,每隻造型都不同,放在指甲、笔尖旁或针孔上更显渺小,栩栩如生的外型,非常可爱讨喜。但创作时必须留意呼吸动作不可太大,否则黄金素材就弹跳不见了。

毫芒雕刻不仅丰富了陈逢显老师的生活,也拓展了世人的艺术视野。陈逢显老师秉持艺术家坚韧的毅力与热忱,完成一件件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的作品。观赏陈逢显老师的作品,让我们真正见识到艺术家的风骨、情操和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