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悦读《文化杂交》 梳理不同文化间的渗透融合

悦读《文化杂交》 梳理不同文化间的渗透融合

   2016-07-27 15:52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悦读《文化杂交》 梳理不同文化间的渗透融合

英国文化史学家,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荣誉教授彼得·伯克所著的《文化杂交》一书,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以丰富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讨论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之下个体和群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梳理了文化杂交的对象、情势、反应和结果,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如何在杂交中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的独立性、纯洁性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在文化杂交中保持定力,不迷失方向、不丧失自我。

《文化杂交》一书由“杂交对象种类繁多、杂交术语丰富多样、杂交情势千姿百态、杂交反应多种多样、杂交结果杂色纷呈”等五章和“接受史和接受理论、早期现代欧洲的移译文化、早期现代欧洲的文化边界”等三篇论文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对文化杂交这一现象的梳理、见解、思考和展望。

首先,作者告诉人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交往的增加,文化杂交这一客观事实是不可避免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所转移的,我们必须坦然面对,虚心接受。接着,作者通过追根溯源,对文化杂交的现象进行了梳理。比如他指出,十六世纪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时,就把西方的绘画技巧带到了东方,促进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变化。至于音乐、文学之间的杂交现象更是数不胜数。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互联网又打破了国与国的界线,更让文化杂交变得相当容易,十分频繁。作者列举的这些例子,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有深刻体会的。如韩国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电影对我们文化的冲击,就是最好的明证。作者又指出,文化杂交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或几个领域,而是发生在众多的范畴。除了文学、艺术、音乐外,还有宗教、哲学、建筑等等。作者举出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强烈地感受到文化杂交的无所不在。如在我们国家许多城市林立的高楼、艺术殿堂、火车站,无不借鉴了外国建筑的形式。应该说,文化杂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杂交,才能加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交流,减少彼此之间的对立、仇恨;同时,在文化杂交的过程中,也可以丰富本民族、本国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并且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样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毋庸讳言,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不只是呈现单一性、唯一性。文化杂交亦然。作者指出,在文化杂交的过程中,输出一方往往占据强势地位,就可能对输入方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不仅会破坏其纯洁性,甚至会让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让自身文化传统被湮没,被忽视。正因为文化杂交的这种弊端,所以,当文化杂交这一现象诞生不久,就出现了对文化杂交进行抵制的现象。文化杂交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蹉跎与坎坷。文化杂交的负面效应也是明显的,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有所警惕。

文化杂交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呢?诚如作者指出的那样,文化杂交的代价,往往会出现文化同质化的现象,导致地方传统和本土文化的丧失。同质化与传统丧失,就是文化最大的祸害。这方面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就太多太多。如受外来建筑的影响,我们许多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把古老的四合院等毁于一旦;随着电影、电视剧这些外来文化样式的冲击,古老的皮影、戏曲艺术走到濒临衰亡的窘境;印刷术的普及,又导致剪纸、木雕等民间艺术的几近消亡的状况……当然,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突显,在互联网已经实现把地球变成“地球村”的时代。如何在文化杂交中趋利避害,做到既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又保持本土的传统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