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城市的“肚量”

城市的“肚量”

   2016-06-14 09:40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城市的“肚量”

吴旭

我们县正在进行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活动。自打“创卫”活动开展以来,城区及通向各乡镇的所有路边修车的、修锁的、修钟表的、修鞋、补衣服的摊点都被清理取缔了。因为,县里要求他们必须在门面房里经营,不得在路边露天做生意。理由是,路边的摊点影响了“县容县貌”。

这可难坏了路边靠手艺吃饭的匠人们。一般来说,政府十分重视“菜篮子”工程,每个城市和乡镇都建有专门的蔬菜瓜果市场,卖瓜卖果卖菜的人可以入市做买卖,却少有专门的修车、修锁、修钟表、修鞋、补衣服的市场。那些凭一技之长谋生的路边匠人们,要想继续从事老本行,必须租间门面房,可大多数人是租不起的。即使在我们苏北的这个小县城,一间门面房每年至少也得交四五万元的租金。他们做的是小生意,挣的钱除了交租金就所剩无几了,不少路边的匠人因此改了行。

把路边匠人们的摊点一股脑地清理取缔,城乡的路况确实清爽、敞亮了一些,却给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衣服破了、鞋子坏了、钟表不走了,满大街地到处找人修补;上下班骑的车子坏了,路上找不到修车的,可以咬咬牙推着回家,以后再说,可家里防盗门的钥匙丢了找不到修锁的,就只能急得干瞪眼。

我曾到过一些国内的大城市,他们对路边的摊点,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在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妨碍人们出行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指定一些地段,既能让路边的匠人们有专门的经营谋生的“场所”,又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

这些路边匠人们的手艺,有些是祖传下来的,是对我们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的继承、弘扬。有些手艺如果失传了,实在太可惜。因为这些匠人及他们的手中的工艺也是我们每个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城市的道路那么长,应该能容得下路边的修车匠;城市的屋檐那么多,应该容得下路边的修锁匠。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能否真正落地,能否落到城市的“草野宇下”,不仅是对城乡治理者工作魄力、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胸怀、智慧的考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