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一家港资“巨企”在珠三角的坚守

一家港资“巨企”在珠三角的坚守

   2016-05-19 09:42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一家港资“巨企”在珠三角的坚守

据新华社广州5月18日电(记者徐金鹏、王攀)2014年底,一个严峻问题浮现在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总裁杨建文面前:竞争对手纷纷向东南亚转移、转产,自己到底该不该跟上他们的步伐,也用两三年的时间,把7万多人的工厂全部搬迁到缅甸等地去?

“别人都搬过去了,劳动力成本会明显下降,要是我们不搬,市场可能就没了。”当时他在思量。

今年5月中旬,记者再次采访伯恩光学,看到他们正在惠州市惠阳区的永湖、三和两个工业园区筹备建设新的厂房,新厂房将再创珠三角乃至广东单体厂房规模记录。在此之前,伯恩光学曾建设占地2.1万平方米,高10层、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单体厂房,可容纳2万工人工作,年产值近20亿元。

“现在回过头看,好在我们没搬迁,我们以后也不打算搬迁。我们现在最急迫的任务就是扩大研发团队,研发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新品。”杨建文说。

伯恩光学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也是苹果、三星等全球智能手机背后的“巨人”:全球市场每10块手机玻璃屏幕,就有一半产自伯恩光学。即使如此,从最初萌发的搬迁想法到如今的坚定“留守”,这家港资大型企业也走过了一段并不轻松的转型路。

“传统的发展路径,那是真走不下去了。”伯恩光学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配灯说,2014年之后,随着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的进一步提升,伯恩光学一年需要增加的工资支出就达到6.7亿元人民币,而原料价格的波动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起伏,有可能让这家投资巨大的企业还蒙受额外的冲击。

“在珠三角,工人每月薪资已经在3500元到4000元之间,而缅甸、越南等地,工人工资支出只要1200元,差距太大了。预计到2020年,内地工资还要翻近一倍,要是没有其他办法,那成本是完全控制不住的。”李配灯说。

事实上,在过去的数年间,确实有一些类似伯恩光学这样的大型劳动密集型港台资企业从珠三角搬迁乃至关停。一些鞋帽、家具外资企业虽然还在运营,也从高峰期的数万人锐减到数千人甚至数百人,发展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但想来想去,杨建文还是舍不得离开珠三角。从1987年在深圳搭建铁皮棚屋开始来料加工算起,这位香港企业家已经在广东奋斗了近30年。自2008年6月注册起,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也已经走过7个年头,累计投资超过200亿港元,成为全球光学行业的领头羊之一。就这么离开,舍不得。

“当时我们权衡再三,决定就在这里继续奋斗下去,看看有没有出路。”杨建文说。

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不想再挣“血汗钱”了。李配灯说,企业继续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发展是没有出路的。“要是没有新产品,光接单生产那些低端产品,终究跳不出困境。”他们就只有走转型升级这一条路了。

在企业命运的关键时刻,2011年伯恩光学开始布局研发的3D曲面玻璃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14年实现了量产后,新品立刻成为全球顶尖品牌智能手机的配件首选,“2015年立刻让整个企业有了转圜空间。”

“我们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量产3D曲面玻璃的企业,这一产品也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现在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超过4%。”李配灯说。

在人力成本持续攀升趋势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智能装备挺身而出。2015年内,伯恩光学先后投入巨资引入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无人车间成为企业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

“未来两年内,企业的用工规模将不会再进一步扩大,但研发队伍会从今年的600人扩充到1000人,未来随着需要还会进一步扩大。”杨建文说。

在这段艰难的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向企业伸出了援手——惠州市和惠阳区的干部“蹲点”企业帮助解决伯恩光学遇到的各种困难,从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厂房到支持配套上下游企业落户当地、提供新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当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手机配件为主体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链条。

李配灯说,从国际知名品牌到国内新生巨头,全球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屏幕,伯恩光学都在研发和生产。预计今年的产值会突破250亿元,在2015年同比增幅55%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度实现15%以上的增长目标。

“因为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别的企业是抢不到订单,我们是订单接不过来,有时候还不得不婉拒客户需求。事实证明,我们留下来,是个正确的选择。”杨建文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