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云南部分医院强制消费现象调查

云南部分医院强制消费现象调查

   2016-05-19 09:38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云南部分医院强制消费现象调查

据新华社昆明5月18日电(记者何春好、王晋源)产妇护理包、婴儿用品包,医院提供这些商品原本是为方便患者。记者在云南省一些三甲医院调查发现,院内小卖部垄断经营,医护人员成了促销者,医生要求患者购买指定物品,不购物不做检查。

4月7日上午,三甲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产房大门紧闭。9时50分许,一名女性医护人员从产房内打开门,对着人群喊道:“许京芬的家属!”“来了。”一名身着白衬衣的男子连忙应声向前。

“把钱拿给我!725元。”男子递过准备好的一叠钱,这名医护人员点了一下,说:“待会找零给你。”说完退回了产房。

许京芬的家属告诉记者,这是医生要求购买婴儿包和待产包的钱。

不一会儿,产妇刘倩的家属又被叫上前,递给这名医护人员深蓝、浅蓝两个提包,这是他们提前在医院买好的。“你一定要提前买好这两个包,否则可能误大事。”据刘倩的丈夫说,妻子在进产房前做B超时,产科B超室医生问他有没有购买待产包。“我说没买,她说等我买了再给做B超。我到楼下小卖部买了回来再重新排队,等B超单打出来羊水都破了。”

多名家属对记者表示,医生明确要求到医院小卖部购买这两个包。“价格贵,很多东西用不上。”一名家属说。

为何强制要求购买指定待产包?附二院产科4月7日当班护士对记者表示,家属自带的抱被等物品未经消毒,进产房易引起感染。小卖部出售待产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附二院小卖部两年时间内待产包一项销售额超过240万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利店开业六年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2015年接近1300万元,其中婴幼儿用品一项近120万元。然而,附一院、附二院均否认存在强制消费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医院便利店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由个人承包,其经营所得表面上与医院毫无关系;另一种是医院“借壳”经营,其营销收入进入医院财务。

5月6日,附二院副院长邓丹琪对记者表示,院内出售待产包的小卖部从2009年开始向社会公开招租。记者发现,小卖部营业执照上的经营性质是“国有分支机构”,食品流通许可证上的主体类型是“国有企业”。6年多来,这个小卖部一直租给一名叫董晓云的人,此人是附二院的一名职工。

5月12日,附一院副院长倪师今对记者表示,院内便利店由医院全额投资,实行医院财务统管,进行独立核算。据记者了解,附一院便利店和科室之间存在分配比例。例如,涉及儿科的商品,按销售收入分配,儿科96%,便利店4%;涉及营养科产品,肠内营养制剂类按销售利润分配,营养科85%,便利店15%;诺伽特商品(营养品)按销售利润分配,医院1/3,营养科1/3,便利店1/3。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介绍,在一些医院,包括待产包等在内的大部分医辅、生活用品销售已经成了一个灰色地带,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完善行政监督,严查强制消费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