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难民潮后狂欢节,展现德国式包容

难民潮后狂欢节,展现德国式包容

   2016-05-17 11:28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难民潮后狂欢节,展现德国式包容

5月15日,在德国柏林,一名装扮成“天使”的演员在柏林文化狂欢节上参加游行。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新华社柏林5月15日电(记者郭洋)一年一度的柏林文化狂欢节15日迎来了最高潮——狂欢节大游行。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载歌载舞,在展示各自独特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柏林乃至德国的社会包容。

今年共有73支队伍参与游行,装饰新颖的花车、精心编排的舞蹈、动感十足的音乐……每支队伍都不遗余力地突显各自的风采,吸引围观群众数以十万计。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组织的“舞之龙”队带来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舞龙和荡湖船表演。

54岁的柏林人约尔格.伦岑头系花巾,身背小鼓,作为一支乐队的成员参与到游行当中。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德国是对文化的一种“丰富”,这也是他参与文化狂欢节的原因。

“人们上街狂欢,展示不同的文化,这在德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伦岑说,“开放和文化多元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音乐,品尝各地的美食,人们相互交流,共同面对这个星球上的问题。”

在布置成热带雨林的花车旁,跳着桑巴舞的多拉.布劳打扮成一名印第安美女。她告诉记者,她15岁时离开巴西,被一个德国家庭收养。虽然现在持有德国护照,但她很高兴能有机会展示家乡文化。她坦言,有时仍会感觉受到歧视,但她都忽略了。如今,作为一名护士,她正为来到德国的难民提供帮助。

近两年来,中东北非地区动荡致使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德国的民意也出现两极分化,很多热心人自愿帮助难民,但也有一些极右翼势力用袭击难民营等手段表达不满。

柏林一家剧院组织部分生活在柏林难民营的叙利亚难民参与狂欢节游行。剧院工作人员马娅.昆策尔曼说,有些人排外是因为对外来文化不了解,“没有接触,就容易抱有偏见,我所遇到的移民都很友善,”她说,这次剧院携手难民参加文化狂欢节就是要展示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同时呼吁德国社会为失去家园的难民多做些事情。

柏林文化狂欢节始于1996年,为期4天,除狂欢节大游行外,还包括各类演出活动。它在德国上世纪90年代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膨胀的背景下创办,主办方希望借助各国文化的展示,在展示柏林多元文化的同时为少数族裔创造更多公共空间。

如今,柏林文化狂欢节每年都会吸引上百万人参与,有人游行,有人围观,还有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34岁柏林小伙恩佐在路边支起一张小桌,上面摆着自制的酒,等待有意者过来小酌一杯。

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不见有人过来品酒,恩佐仍兴致勃勃地看着各具特色的游行表演。“这就是柏林,”他自豪地说,“不同的文化,艳丽的色彩,每一支队伍都努力地展现各自的风采。”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德国共有常住外国人910万,约占德国总人口的11%。德国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有移民背景。尽管德国官方多年来一直力图营造“开放的欢迎文化”,但排外势力在德国仍有一定市场。

“德国确实有新纳粹,但那不代表整个德国。或许有一部分白痴,但另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人,”恩佐说,“对我来说没有外国人,因为他们都是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