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了跑腿和垫资,扫一扫医保电子凭证就能直接结算,这项政策改到了咱老百姓心坎上。”近日,邢台参保人张先生在北京某医院就诊时,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连连称赞。
聚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19年以来,我省各级医疗保障部门紧盯参保人异地就医“跑腿、垫资”问题,积极推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共50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省医疗保障局参保登记和异地就医中心主任马书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省医疗保障局认真谋划,与北京、天津医保部门密切联络,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工作原则,将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同时纳入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范围,同时有序扩大试点市和试点医疗机构范围。
几年来,三地拿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
2020年底,我省所有统筹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人实现了普通门诊费用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21年6月底,我省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1-2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目标,群众看病更方便了。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动京津冀三地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持续将三地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互认范围,推动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互认。积极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扩大廊坊市北三县、雄安新区、迁安、曹妃甸、固安、涞水等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重点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在推进普通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工作中,省医疗保障局攻坚克难,坚持点面指导,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接口规范,推动系统接口改造,对省内各统筹区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各地在改造职工和居民医保系统的同时,同步指导试点医疗机构开展系统改造,保证了各统筹区作为参保地和就医地同时开通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同时,与京津医保部门同向发力开展跨省联调测试,各试点统筹区按计划上线试运行后,积极与各地医保部门联络沟通、密切配合,作为参保地和就医地分别进行多次双向实卡测试,对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有力保障了参保人员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运行工作顺畅。
前些年,患者在跨省就医前,需要先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登记,才能享受报销政策。一些参保人反映,跨省就医备案过程繁琐、完成备案后在原参保地就医反而受阻等问题,时常令他们感到困扰,可能需要多次跑腿。
为进一步优化跨省就医备案流程,提升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经办服务能力,201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精简材料、开展网上自主备案,去年5月又出台文件,实现门诊费用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无需备案,发生的个人账户和普通门诊统筹政策的相关医疗费用可直接结算。
“下一步,我局将系统总结省内就医无异地经验,加强与京津医保部门沟通,探索推进京津冀就医无异地。”马书领说。(吕若汐)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