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时节,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南堡盐场,一块块盐池由于浓度各异,折射出五颜六色,仿佛是天然的“调色板”。
在这座亚洲最大的海盐生产场,海水从最原始的结晶成盐起步,不断向下游延伸,衍生出一条条海洋化工循环产业链条,让这片古老的盐滩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过近30年开发建设,开发区按照‘发展产业集群、实现资源集约’的理念,依托南堡盐场、三友集团等80余家企业,构建起上游‘海盐生产’、中游‘两碱一化’、下游‘氯气综合利用’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正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基地。”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缐立峰说,截至8月底,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海洋化工循环产业经济总量已超300亿元,今年底预计达400亿元。
一片盐滩如何衍生出400亿元产业?近日,笔者走进该开发区项目工地、企业车间,探寻海洋化工循环产业的发展历程。
“吃海水”产效益,老盐滩变身“金土地”
小试线已组建完毕并投试,计划下半年完成中试线建设,产业化后预计产能将达到5000吨……自从今年6月揭牌以来,唐山三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便马不停歇地在海水中“掘宝”,目前正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攻关浓海水制备高纯氧化镁技术。
“我们主要从海水中提取溴、镁等元素进行深加工,努力打造海洋化工新材料基地,不断助力三友集团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新突破。”该公司副总经理鲁磊说。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21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化带来的陆地资源枯竭、承载能力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海洋资源成了焦点。而在众多海洋资源中,最常见的海盐,则是海洋化工的“粮食”。
在国内的众多沿海地区之中,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的海盐产量位居亚洲第一。这也成了其打造全国最大海洋化工循环产业基地的最初优势所在。
作为南堡地区第一家大型企业,唐山三友集团在1998年成立之初,便形成了纯碱和粘胶短纤维两种主要产品,而海盐成为其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
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三友集团使用的部分原料,曾是其他企业的“烦恼”。
2009年,位于曹妃甸工业区的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一期项目刚刚投产,就遇到了“排废”的烦恼:由于海水淡化后产生大量含盐和杂质较高的浓海水,如果直接排海会造成污染,必须经过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
“作为一家‘吃盐’的企业,这正是我们所需的‘最优原料’。”回想当年浓海水项目上马过程,唐山三友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赵敬民介绍说,因为每生产1吨纯碱要消耗原盐约1.5吨,且生产过程中还需将原盐制成精盐水,如果将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直接引入纯碱生产系统,能压缩很多生产步骤。
2011年,三友集团与科研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浓海水直接生产纯碱生产线,并与首钢京唐公司合作,在两厂区之间搭起一条50公里的浓海水运输管线。这样一来,每年可节约原盐60万吨,节水1000万立方米,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产。除了从海水中提取盐外,综合利用的未来前景也十分广阔。
三友集团旗下的盐化公司拥有31.5平方公里海域、97平方公里滩涂。如何让“老盐滩”变成“金土地”?今年以来,盐化公司高起点谋划4GW光伏项目,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盐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项目已被纳入《唐山市光伏发电“十四五”规划》。同时,围绕海水淡化项目,与国内外专业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公司开展洽谈、交流,同步做好海水淡化后浓海水提钾、提溴、提镁技术调研。
以废料为原料,产业链串联绿色大循环
从一个厂区出发,一条条管道或密织成网,或凌空飞架,向不远处的另一个厂区延伸……在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时常看见连接不同企业厂区的管道。而这正是一座座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桥梁。
“这就是园区最鲜明的特色——企业间物料相互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协调联动。”缐立峰指着一幅“产业链”图解释道,以“海水”为源头,以“三友”为中心,25条箭头串联起原盐、纯碱、烧碱、氯气、有机硅、纤维、钛白粉、碳酸锂等24个项目。
从只有三友集团纯碱和化纤两个产业,到如今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氯元素的加入是关键。
“在21世纪初,企业面临着上甲醇项目和上氯碱项目两个选择,一个高利润,一个能把纯碱和化纤两个孤军奋战的产业串联起来。”赵敬民回忆,最终,三友集团摒弃了单纯的产品思维,选择更为广阔的产业链思维,决定走循环经济之路。
2003年,随着年产10万吨烧碱、10万吨PVC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三友集团在全国首创的“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成型。
既“吃海水”又“吃氯”,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的循环经济真正做到了将资源“吃干榨净”,赋予产业链以绿色。
“由于氯碱公司生产的烧碱产品是化纤公司的原料,而其生产PVC过程中产生的废电石渣浆又可以用于纯碱生产,因此,氯碱被称为‘两碱一化’循环经济的中轴。”赵敬民说,如今,这条中轴却成了下游众多产业的基奠。
以“海水”为源头、以“三友”为中心不断辐射,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效益突出为招商标准,逐渐形成了“原盐—两碱(纯碱和烧碱)—粘胶短纤维、碳酸锂、氢氧化锂”“氯气—氯化法钛白粉、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有机硅及下游产品”等多条企业间的循环产业链,为打造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循环基地创造了条件。
从企业内的小循环,延伸到企业间的中循环,如今还拓展到全社会的大循环。
“我们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统筹生产生活、城乡发展。”缐立峰举例说,比如统筹水、蒸汽等公用工程优化配置,可以减少地下水开采,为居民取暖提供热量,从而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引高端产业,新产品打开新市场
9月1日,在位于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碳酸锂/氢氧化锂项目产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检验。
“从去年5月试生产,到去年底,已经收回了投资成本。”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从项目建设到投产的一年多时间里,碳酸锂市场价涨了10倍多,这也让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尝到了发展高端产品的“甜头”。
据了解,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唐山燕山钢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钢铁企业为何投资新材料这一看起来无甚关联的领域?
唐山是钢铁大市。如何避免陷入“资源枯竭—产业萎缩—经济衰退”的“资源陷阱”,包括燕山钢铁在内的许多企业都在谋划长远。
相比受到产能、环保等限制的钢铁产业,燕山钢铁看好锂离子电池这一朝阳产业,因为可下延至新能源汽车、移动电子设备、储能电池组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碳酸锂/氢氧化锂项目最终落户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不仅看中了临海靠港运输锂矿石方便,更是由于在成熟的产业链中,能就近取得三友丰富的液碱资源。
把在钢铁领域积累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之中,吉诚新材料项目建设了世界首条全自动化高端柔性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线。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和单线产能将实现国内双第一。
“如今,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走转型升级之路更显得尤为重要。”缐立峰说,循环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与时俱进,通过撬动工艺革新、产品创新和产业更新,打开了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口。
沿着运输三氯化氢和氯化氢的管道寻迹,就能找到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硅烷偶联剂生产项目——三孚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2.2万吨硅烷偶联剂项目。
“这是一条闭环循环产业链,彼此相互支撑。”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杰指着两条管道说,上级母公司三孚硅业的产品三氯氢硅,是生产硅烷偶联剂的原料。反过来,硅烷偶联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化氢,又是母公司生产三氯氢硅的原料。“从母公司的无机硅到我们的有机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增添了发展后劲。”陈杰说。
海洋化工企业沿着链条聚集,并走向高端化,令缐立峰对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打造“千亿产值开发区”充满信心:该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期内的项目预计到2023年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250亿元;“十四五”期间,北扩中谋划建设的16个项目建成后,又可新增产值400亿元,可实现再造“两个南堡”的目标。(王育民)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