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雄安新区启动区内的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建设景象。这个1200余名建设者参与的大型项目,已经“长”出地面,逐步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园区由河北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定位为统筹中科院相关创新资源、建设中科院支持和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集成创新平台。从功能布局来说,构建的是绿色低碳,集科研、生活、休闲、交流四位一体的高品质园区。
打造一流的科研休闲绿色园区
从白洋淀大道驶上启动区新建成的海岳大街,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项目施工现场。现场10个塔吊不停转动,几百名工人正在繁忙作业。
展板上一幅幅效果图,清晰地展示着建成后园区的样貌。园区整体呈现四方状,数栋单体建筑分成几个群落,布局严整,又富于变化。
该项目位于新区启动区科学园片区,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地上4-8层,地下2层。园区以6大研究中心为主体,包括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雄安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与综合管理大楼、学术交流中心。此外,还建有报告厅、HUB多功能活动用房、公寓、食堂及配套用房等。
雄安创新研究院将打造综合性集成创新平台,创新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成为新时期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推动关键技术在雄安新区落地转化,打造引领雄安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聚焦重大科技问题协同攻关,建设融科研、教育、智库为一体的一流新型科研机构。
“园区内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布局态势,围合出阳光充沛的中心广场,并形成组团次级院落,建构适应雄安气候、绿色低碳的园区。”雄安新区启动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一栋建筑为多功能活动楼,里面建有高标准的篮球场、游泳池、健身房,让专家和科研人员劳逸结合,激发创造力。此外,园区内注重景观绿化的营造,打造温馨宜人的花园式科技园区。
索网幕墙、暖廊、钢板剪力墙,多项创新技术为园区增色
“作为新区标志性的科研基地,园区每栋建筑的建造都有严格要求,除了美观坚固,还要考虑到这些建筑的特有功能,因此给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雄安集团公共服务公司项目负责人何昊表示,暖廊系统、索网幕墙、钢板剪力墙施工工艺等一批亮眼的创新技术在这里投入应用。
暖廊+索网幕墙,这个专业的名称并不被人熟悉。这是在该产业园区的一项技术创新,该项技术在提升建筑空间、营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同时,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设计大跨索网幕墙,实现索网幕墙采光良好、隔热性能优良的效果。玻璃幕墙外侧使用可调中高档电动遮阳织物卷帘,形成一条暖廊,贯穿地上地下,联通整个园区,冬季纳阳蓄热、夏季拔风散热,过渡季自然通风,提供舒适的交流共享空间。”中铁十二局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项目经理贾玮表示,在工程01、04地块采用的这种施工工艺,有多项挑战,包括索网幕墙的深化设计、索网选型优化、索网及玻璃安装、幕墙与其他建筑构配件连接等等。
在园区西部有两栋南北相邻的建筑,分别是B1#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和B2#新材料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功能为超净实验室及办公室,新材料研究中心主要为生态环保材料技术实验室、办公室等。两栋建筑内精密仪器和设备较多,为了保障它们的绝对安全,一项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工艺被采用,除了增强墙体的坚固性,还能增加内部使用空间。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承重墙的位置安装钢板。
“这种工程结构形式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好,侧向刚度大,自身延性好。”该项目副总工程师张俊堂称,该工艺弥补了混凝土剪力墙延性不足的弱点,有利于实现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理念,且自重轻,截面尺寸小,节省了混凝土量,减轻了结构负荷,在保证结构安全前提下,实现了对建筑空间面积的有效扩大。
统筹调度,克服工程难点,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是启动区重要的公共服务项目,我们建立了统筹协调调度机制,及时高效地为其协调解决临时道路相关问题以保畅通,为项目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启动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项目本身结构较为复杂,工序繁复,要“保量”更要“保质”。
基础工程体量大、种类多、结构形式复杂;采用筏板加下柱墩形式,基础筏板厚度不一、种类多;根据地下室建筑功能不同,基础顶标高均不在同一平面……这些都是需要一一攻破的工程难点。
“项目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为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张俊堂表示,从混凝土原料进行配合比把控,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到施工过程中采用整体分层推移法进行浇筑,严格进行测温保温控制等,都在反复研究后制定了专项方案。
另外,防微震实验室的施工更是重中之重。实验室内放置精密实验仪器设备,对抗震、震动干扰方面要求高。施工中,要求严格控制回填土及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避免形成结构薄弱部位,对防微震实验室造成影响。
这是高度智能化的园区,包含环境监测、能耗监测、电子巡查、入侵报警、楼宇自控等20余个子系统。
而在施工建造上的智能化应用,也让如此复杂的结构施工变得更加精准和便捷。
通过引入BIM技术,技术团队对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图纸进行深化。在施工现场,建设、总包、监理、设计等单位组成工程首件验收小组,将施工步骤进行反向操作,不断反思总结。“我们最终得到钢板剪力墙安装和复杂节点钢筋的安装顺序,为密集钢筋安装提供了解决方法,并确保构件制作质量,使整体安装质量得到提高,达到操作简单、利于施工的目的。”张俊堂表示。(张伟亚)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