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人社部获悉,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一张保障职工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安全“防护网”已经形成。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287万人,全国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为99%。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29.9万人,评定伤残等级77.1万人。全年有206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52亿元,基金支出990亿元。
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出台,让工伤保险“防护网”越织越密。2012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等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按项目参保证明作为办理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2018年,人社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铁路、公路、水运、水利、能源、机场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创造性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参保难问题;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条款,让灵活就业人员吃下“定心丸”……
工伤保险制度共济水平不断增强。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行业间、企业间、区域间的工伤保险共济能力和保障水准都得到有效保障。据人社部工伤保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目前正在巩固完善,不断提高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强工伤预防的顶层设计;2017年,人社部制定印发《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待遇水平的调整确定办法,让工伤职工能够及时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红利;作为助推工伤职工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重要一环,工伤康复快速发展,北京、江苏、广东、湖南等省市凭借工伤康复工作起步早、政策保障能力强走在全国前列。(王维砚)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