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开放服务功能要更加强大。
对于去年外贸创新高的湖北来说,再续精彩,就要着力增强开放服务功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形成融入“双循环”的竞争新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湖北作为”。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上午9时,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成功拿到湖北省首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预计协定生效首年可节省税费超180万元。RCEP协定生效,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湖北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强动力,也是湖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开放的规模、能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要打造高水平内陆“新沿海”,湖北的开放服务功能必须要更加强大。
开放服务功能,有哪些内涵?“开放服务功能,就是城市或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服务于‘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市场主体。”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认为,强大的开放服务功能,就是要从物流通道、平台、政策等方面,为外贸市场主体打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帮助其更便捷、有效地完成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通道是开放的基础,平台是开放的载体,政策是开放的关键。
目前,湖北作为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已形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平台方面,湖北自贸区三大片区已实现自贸区、高新区和综保区的“三区叠加”,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创新要素聚集平台。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对外贸易创新政策等。
2021年,我省外贸创历史新高,外资逆势增长,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但客观分析,湖北开放的规模、能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秦尊文认为,要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我省需在扩大开放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做优服务,加快优质资源的引入和与国际市场的互融互通。
扩大开放恰逢其时
提升开放服务功能,对湖北来说至关重要。
从长期来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亦需要高水平开放与之配合。
从自身来看,出口作为我省“短板”,也亟需补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认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我省出口水平与湖北在全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还不相匹配,需要加大开放力度来补上这块“短板”。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表示,湖北提升开放能级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他认为,湖北作为全国“地理心脏”、长江经济带“龙腰”重要节点,依托区位优势将聚集诸多要素,为湖北提高国际分工比重以及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带来巨大机遇。
从产业链看,在提升开放能级的过程中,能倒逼我省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随着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升级,湖北在承接沿海制造业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做好内迁支撑点,发展更为强大的制造业。”
从政策看,国内外政策利好,将助力湖北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省商务厅人士分析,RCEP生效带来直接的关税减让红利、灵活的产品生产加工选择安排,以及引入经核准出口商管理制度,企业得以更便捷地享受原产地相关优惠政策;省商务厅会同武汉海关联合发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5条措施,货物通关时间持续压缩。这些利好政策,能帮助湖北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
自贸区经验需走出自贸区
机遇到来,湖北如何抓住?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开放引领作用,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内陆“新沿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自贸区为抓手,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叠加更多“自选动作”,将湖北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营商环境一流示范区。“湖北越是融入全球化、越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就越需要以规则、制度型的开放为基础,越需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陈波说。
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抢抓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在湖北自贸区内深化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请省政府出台湖北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湖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在更大范围释放自贸区改革红利。
省商务厅表示,还将用好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平台,高水平办好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暨中国(湖北)—欧洲企业合作大会,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加工贸易产业园、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开放平台提升绩效。借力“双枢纽”“多通道”发展开放型经济,巩固外来投资中部集聚地和对外合作策源地功能。
“厚植开放氛围,让全省上下树立开放的胸襟。”张建清建议,制度型开放不仅要在自贸区推行,还要走出自贸区,借助其制度创新经验,让各行各业市场主体以及公众打开开放的视野,激活外贸主体主观能动性,走出湖北开放“加速度”。(张爱虎)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