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向绿色化低碳化行业倾斜,未来,我国将创造大量绿色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向技术偏向型、环境友好型岗位转型。”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绿色就业规模将持续攀升。据《报告》统计,2019年我国城市绿色就业总数已超过4500万人。
国际劳工组织将“绿色就业”定义为,在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中创造的、可以减轻环境影响并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面工作。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阶段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报告》主持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介绍说,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循环经济建设日益推进,绿色产业正成为一个新的经济热点。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绿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预计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长期看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2020年,我国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随后,一项项改革举措纷纷落地,带动了新型业务、新型企业、新型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7.5万亿元左右,GDP占比达7.3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之而来的是新职业、新岗位和新就业机会。在2021年3月人社部公布的18个新职业中,碳排放管理员就位列其中。
“从辩证角度看,‘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催生全新行业和商业模式的过程,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孕育着巨大发展机遇。”《报告》分析称,一方面,“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转型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要抓住绿色低碳转型中与世界发达国家同起点的机遇,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转型将促进低碳零碳负碳产业迅速发展。
根据《报告》的测算,2019年,在与绿色就业相关的行业中,绿色建筑行业、生态基础设施产业、绿色技术研发与服务产业的就业人数位列前三,分别为2257万人、1025万人、434万人。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对相关区域和产业造成影响。需要在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更快地向低碳化转型,而这些行业也是低技能劳动力相对集中的行业,劳动力结构同样面临转型压力。短期来看,“双碳”目标对能源行业造成一定就业压力,但长期来看,“双碳”目标下低碳发展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将带动劳动力市场的整体优化,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和持续的动力。(张菁)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