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成为广大青年热议的焦点。这部事关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如何发展的“大规划”也成为世界各国一窥大国远景的窗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间,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的第二个五年。“十四五”的大规划中,还蕴含着青年发展的“小规划”。可以说,大国远景,“近”在青年眼前。
“大规划”处处体现青年关怀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十九篇第六十三章对共青团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胡献忠把“十四五”规划纲要通篇细读了一遍后发现,有一处提到了“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
“这说明,在社会治理领域,共青团大有可为;而共青团的最终目标就是把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胡献忠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明确,“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的平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青年发展核心诉求,如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促进消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一些重要领域离不开青年的参与,“比如在创新领域,青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本科生、“三好学生”标兵李翔这两天特别关注科学界各路大咖对“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讨论。他正在逐步调整自己的科研选题方向,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紧密契合祖国发展的需求。他决定选择高温超导机理这一方向作为未来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祖国未来的辉煌,要靠我们这代青年来书写。我们要用真才实学服务祖国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此前已经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围绕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内容,均作出了较为详尽、细致的方案,并配套推出十大行动来落实各项青年发展议题。过去4年多来,我国青年在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核心发展领域的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以城市“毛细血管”业委会为例,上海团组织推出“青年进业委会”专项行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团组织共联系青年业委会委员1750名,覆盖近1000个住宅小区,动员超过5000名青年以服务代表、志愿者等形式参与业委会日常工作。
3月1日,江苏刚刚发布的省级“十四五”规划设置了“青年发展专节”,明确提出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完善青年发展政策,加大对青年发展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这是继2019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之后,对青年发展的又一重大利好,标志着促进青年发展被纳入该省“十四五”发展的顶层设计。
据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国目前已有河北、内蒙古、江西等7个省级“十四五”规划设青年发展专节,北京、浙江、山东等8个省份的规划对青年发展有专门集中表述。
青年更需要实打实的“获得感”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如何让青年产生最直接的“获得感”是共青团、青联界别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他们共同提交了“关于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解决青年住房难问题的提案”。这份提案直指当前青年在城市打拼的“痛点”——住房租赁市场供给总量不足、青年租户维权困难、部分住房租赁企业资金池和租期长期错配。
提案建议,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行业监管、加强租赁交易资金监管。记者注意到,这一提案一经报道,就获得各大社交平台青年网友的支持。
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也在3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十四五”开局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住房困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孙莹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关注青年发展问题。她告诉记者,下一步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青年发展规划更应紧抓青年“获得感”不放。
一是青年多元需求的满足,包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青年自强自立的培育,包括心怀高远、勤奋努力、创新意识;三是关爱青年环境的营造,包括制度保障、权益维护和人文关怀;四是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包括使命担当、建言献策、投身公益;五是青年共治共享的实现,包括青年社群的集体观念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等。
住房问题和青年身心健康问题,一直是她认为应该下苦功夫、重点发力的方面。
她指出,近年来“房价过高”和“房租太贵”的现象,成为青年踏入社会、站稳脚跟的“大障碍”。相关部门应共同推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议采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开展“单位团租”和“个人申请”相结合等方式,将新就业无房青年纳入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补贴等保障范围,改善青年住房条件。
而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角度来看,孙莹建议聚焦“青年心理健康”议题。一方面通过学校、社区开展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建立正面思维,学会管理情绪;另一方面建立国家心理卫生服务平台,为有心理困扰的青年提供辅导服务,同时进行政策倡导,将心理疾病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三是从情感支持角度,聚焦青年婚恋交友议题,针对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大龄未婚青年比例增高、离婚率上升、高额彩礼等问题,建设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开展健康文明的青年婚恋交友活动,创造青年男女接触的机会。
创新战略中,青年大有可为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创新篇章”在全国两会上受到教育科技界别委员、各地基层代表的广泛关注,创新驱动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这个创新章节,被众多网友认为“烧脑”并具“科幻感”。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栏目中,“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高大上的项目,在纲要中的表述却颇接地气,比如提出“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还提出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的方式,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这让未来的科学家们为之振奋。拥有全世界一流的实验平台、可以自主决定如何组成科研团队、有一笔足够做研究的科研经费支持……这都是此前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3年、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詹其文在2020年选择回国做研究的理由。
今年春节期间,詹其文团队的年轻人从大年初四开始就主动泡在实验室,他们目前已有6篇颇具前瞻性的论文正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审核中。“2007年时,我们组织了一个约120人的国际纳米光子学会议,去年,该会议已有700多人。”詹其文说,国家规划对创新的支持能够吸引年轻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兴华注意到,“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十四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进入全球20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另一方面,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包括在中高端科技供给能力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创新激励的体制机制仍有待健全,高端领军人才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较为分散低效、创新体系整体效率还不高,对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等。
“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行各业直接或间接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常兴华说,作为青年“代言人”的团组织也应参与到青年创新的洪流中,帮助营造有利于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环境,使得青年这个庞大的生力军队伍坐得住、干得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钟思雨也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读出了创新的味道:“我很关注未来将如何构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如何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王烨捷)
上一篇:学校教育教学如何元气满满?
下一篇:基础学科还是原来的面目吗?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