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护理服务真贴心,我这腰背疼的毛病好多了!”在北京石景山区赵山社区,着工服的护理师按摩手法娴熟,让卧床休养的孙学华阿姨气色顿时好了很多。
如今,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逐步走进大众生活。北京在石景山区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自去年11月起,试点范围从三个街道进一步扩大至全区。作为试点参保用户,孙阿姨可享受每月12个小时的机构上门护理服务,而在社区中和孙阿姨一样享受长期护理的居民已达1715名。
截至目前,长护险试点在我国已推行近5年,共计49个城市参与试点,长护险正助力越来越多的居民体面养老,同时,试点推行过程中发现的多重难题也亟待破解之道。
失能人员获专属护理
自打今年起,护理师小吴每周都来三次,帮着孙阿姨按摩洗澡,让她倍感舒爽。几年前,孙阿姨因一场车祸导致腰椎受损和双下肢功能障碍只得卧床,靠老伴来照顾。随着两个人的岁数越来越大,他们的身体压力和经济负担与日俱增。老伴听说了长护险政策,便帮她在长护保险经办机构泰康养老保险公司递交申请资料,通过专家评估后,她与服务机构签署了上门服务协议,自今年1月1日起享受长护险待遇。
居住在石景山区八角北路特刚小区的宫宝丰今年82岁了,他是一位生活无法自理的脑梗患者,20多年来一直由老伴刘秋云照顾。可刘阿姨也越来越感到吃力。有一天宫叔叔摔倒在地,刘阿姨叫了送水的小伙子帮忙,才把宫大爷扶起来。
石景山区长护险政策实施以来,刘阿姨也替老伴申请了长护险,服务机构上门开展专业护理。几个月后,宫叔叔多年没有知觉的左腿竟然有了一点感觉。“这政策真是帮了我们一家人大忙!”刘阿姨眼泛泪花,感慨终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照顾老伴了。
个人每年交90元可参保
什么是长护险?它为何被称为“第六险”?据了解,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长护险是专门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的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一种社会保险,减轻失能人员家庭护理费用负担。
石景山区长护险扩大试点阶段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80元,除学生和儿童外,石景山区参加本市基本医保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个人承担每年90元的费用就可参保。参保户可获得清洁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等32项日常基本生活护理和与日常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
在石景山试点,长护险制度提供每月约3000元的护理服务,基金支付水平总体上在70%左右,个人支付部分仅为二成或三成,泰康养老和爱心人寿两家商业保险机构负责石景山区长护险试点日常经办工作,40余家签约定点养老机构提供护理服务。
我国长护险制度起步时间并不长。2016年起,上海市、重庆市等15市两省先行开展长护险试点;2020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被明确为国家第二批长护险试点城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长护险制度的落地不仅让居民享受更好的医养服务,还将拉动‘银发经济’,带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在泰康养老总公司照护保险部负责人黄春芳看来,长护险有助于补全社会保障板块,带动商业保险的创新及养老机构的转型发展。
仍缺乏统一制度设计
记者获悉,虽然我国长护险制度近年来总体发展顺利,但也面临挑战,比如覆盖范围和保障层次仍处于初级阶段、护理标准难以统一、参与商业保险公司“赔本赚吆喝”等,不仅需要依靠市场摸索解决,更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作为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尚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制度定位不清,资金来源不一,护理类别和标准体系差别大。
比如,在制度公平性方面,一些试点初级阶段的地区只保障职工医保参保人,且保障有限;在资金筹措方面,基金来源和受益面的不合理问题可能存在二次分配不公的隐患。此外,全国目前正在使用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标准不少于10个。“长护险应跟随医疗保险而独立设置,应明确长护险不等于社会福利。”她呼吁国家尽快制定长护险法,逐步形成个人、企业、政府三股力量共同分担长护险筹资责任的格局。
石景山区医保局局长李凤芹建议,全国各地关于失能评估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与规范。据了解,今年1月,上海试点养老机构长护险照护向长三角延伸,实现“异地通关”的一次先行先试。
多家保险和养老机构负责人透露,长护险涉及环节众多、服务环节长,是最复杂的保险种类之一,参与长护险试点更多出于社会责任和养老战略考虑,长久持续运营方面存在挑战。一个成熟完善的养老体系应当是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社保管“温饱”,商保管“吃好”,这已成为业内共识。对此,李凤芹建议应充分调动经办保险机构的积极性,鼓励保险机构配套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补充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
另外,长护险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长护险护理服务人员目前仍然缺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表示,应支持专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学会、职业院校、定点护理机构等发挥优势作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着力打造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照护人才队伍。(记者 潘福达)
上一篇:赴美留学人数或遇拐点
下一篇:职业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