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主持人:这几年,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在升级换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将感受到哪些教育新面貌?
杜玉波:
高质量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结构调整、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的重要评价标准。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高,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高、获得感强。教育发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学段各类型教育能更加有效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效果更好,都将是高质量教育的新面貌。
王树国: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将会从我国师生综合素质、全民素质乃至各行业发展中得到体现。教育的质量决定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各行各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倪闽景:
高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更加符合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形成从中职到高职和职业本科的体系,学前教育入园率进一步提高。可以说,这些要求与国家发展需要及老百姓的迫切需求是完全一致的。
2.跨越难关:
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评价破题
【矛盾之思】
多数的城市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理想路径是接受四个“一流”教育——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一流中学、一流大学,然后再换来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事实上,真正高质量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各有优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选择。
主持人:人民对好教育的需求和向往是多方面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面对哪些新要求?攻克哪些难关?
王树国:
教育最难的部分,就是及时回应社会重大问题和发展需求。面对技术和知识急速更新迭代的时代背景,我国需要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迎接挑战,通过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推进产学研融合,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很多新的产业形态和颠覆性技术并非出自大学,这就要求教育要主动融入社会,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自身建设,培养人才,进而引领社会发展。
严纯华:
目前,我们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还没能很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文化既要体现一所大学的治学和管理之道,也要植根于这所大学每一个教师、员工和学生的内心追求,并体现在各自的作为和格调之中。
倪闽景:
难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课程教学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评价如何破题,进而带动教育事业综合改革。解决好这三点,才会形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3.发力关键:
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人才 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循环
【破解之法】
在前沿科技领域,我国与科技创新大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有专家指出,要加快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营造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让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做更前沿更具挑战的基础研究,缩小差距,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这几年,教育改革持续发力,从考试制度、评价体系到课程教材、学科设置,一些事关全局、关涉根本的改革全面铺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推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突破?
杜玉波:
推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打通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资源,使教育选择更加丰富多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学科建设,加快技术攻关。除了要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以外,还要深化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有选择的“请进来”、有章法的“走出去”和有目标的“深参与”,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本。
王树国:
立足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在科技、经济等重要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才。这就要求当前要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循环,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严纯华:
对高校来说,除了进一步提升知识传授与创造、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全球化和国际影响力外,还必须格外重视重塑和提升大学文化,使之与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相匹配。应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设经验,使大学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风骨,也与全球高等教育相容相接。全方位构建新时代的大学制度文化、创新文化、育人文化,不断塑造和发展风清气正、和谐有序、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员工爱校,进而通过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引领全社会的文化建设。
倪闽景:
首先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其次,注重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次,要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对全社会开展一次教育启蒙,重新认识教育的本源,回归教育理性和教育规律。只有如此,方能缓解大家在教育方面的普遍焦虑,进而破解国家对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的难题。
上一篇: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下一篇:“996”严重挤占劳动者休息时间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