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由检察日报社主办的“青葱岁月,有法相伴——‘一号检察建议’和校园法治教育‘三人谈’”研讨活动在京举行。校园法治教育目前面临哪些难点和问题?如何发挥“一号检察建议”在校园法治教育中的最大作用?围绕这些话题,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示法治教育是底色教育,要共同织好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网”。
三位嘉宾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敬波,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杨新娥,北京一零一中学学生处主任郭院丽。
“青少年法治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更加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一号检察建议’唤醒了社会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王敬波认为,法治教育要从转变社会观念和注重科学性两方面进行完善。参与、互动、思辨式的教育更有利于青少年法治思维的养成,其中,对家长的教育应该纳入学校教育范围。在校园欺凌治理方面,希望有更加明晰的界定标准。
杨新娥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已经15年,她最深刻的感受是这几年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办案中不仅要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表现,更要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等。她建议,要从制度的普及、宣传以及报告之后的处理等方面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落地落实。
“一个班四十五个孩子,每个孩子是四十五分之一,但对每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分数的高低只是一时的高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孩子永久的财富。”来自教学一线的郭院丽说,校园法治教育面临着师资的专业性、教育的系统性等问题。检察官走进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她建议通过多种形式把法治教育的“大道理”讲到学生心里去。(闫晶晶)
上一篇: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下一篇:科技进展进教材应遵循什么标准?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