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要提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月24日,为期3天的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进入第二天,考生们参加了英语、历史等科目的考试。
接下来考生该如何进行高考复习和备考?重庆日报记者围绕英语、历史、数学三个科目,采访了相关专家。
英语
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针对英语学科的复习和备考,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长马婧认为,要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马婧称,从此次试卷命题角度来看,本次考试更注重考查语篇和逻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从语言素材看,文本难度适中,语言地道,话题涉猎面广,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从知识考查的范围来看,本次考试既注重基础知识又考查运用能力,同时还涉及人文背景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学生备考复习阶段,马婧建议学生要注重书写。英语作文分值由25分变为40分,考生应注重自己的卷面书写,否则会在这块拉大分差。要定时训练,阅读仍然是四篇,去掉改错而增加了读后续写题型,因此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而提高速度的同时,定期进行定时训练(含作文),增强时间把控能力。要专题训练,考后对自己的英语学科进行分析,梳理出薄弱板块,然后在设定的时间内对此板块进行专门训练,并总结归纳技巧和知识点。
读后续写作为新题型,马婧建议考生从“读-练-析-背”几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学会解读文本、挖掘线索、厘清逻辑;二是多写多练;三是找老师分析点评,找同学相互学习;四是多背多积累,学习并优化自己的句式结构,多背诵优秀范文。最后,考生应调整好心态。
历史
增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要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庆一中历史教师谢宏强认为,历史学科考试已经实现由“知识能力立意”的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评价的转变。历史试题的考查直接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乃至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的综合输出。
复习备考中应该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典型试题及说明”和“教学与评价案例”,注重试题设计的新要求、新视角与新的呈现方式,加强对新情境的挖掘和运用,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指出,历史科试题的情境按照素材可以分为4类:一是学习情境;二是生活情境;三是社会情境;四是学术情境。历史学科的试题情境是学科前沿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对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意义。复习过程中要引入不同类型的情景材料,提高学生对新材料新情景的解读能力。
此外,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打开历史视野,加强知识的网格化、体系化与历史思维的逻辑化,加强从大时段、全空间视角考察与认识历史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加强学生的综合输出能力训练,以及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背景下综合化、自主化运用历史术语答案的能力。强化对新题型的训练,如组合选择题、不同类型开放性试题。
数学
常见类型问题要不时“回头看”
“此次数学试题尤其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重庆一中数学教师邹发明称,本次数学卷依旧传承“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重要命题思想。学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一是辩证认识本次适应性测试,认真研究自己后期复习的关键得分增长点,认真研究常考考点与题型。二是重视常见类型问题的不时“回头看”,力争会的问题“会而对,对而全”,注重按问题或方法“类型化”整理自己的笔记与考试题,做到无“死角”清算与巩固。
基础较好的学生,一方面要重视各个章节的选填题训练。另一方面,在巩固好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基础上,重视解析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难点章节。此外,对于立体几何试题后移、概率统计试题后移、数学建模问题、开放性问题等的植入都要有一定的备考准备。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归纳出常考小题的基础题、中档题的章节与题型,以及选择填空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重点针对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训练与复习归纳。
另外,要提高计算正确率。不能因一时的失利就给自己妄下结论,也不要因一时考得好得意忘形。(记者 匡丽娜 李星婷)
下一篇:科学“晒娃”离不开尊重孩子
责任编辑:FRT136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