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江花月夜》中“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幽静画面谈起,聊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人和世界是有关联的”等人生哲学——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古诗词课,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成功“破圈”,网友甚至感慨:“误会了语文多年,语文竟是如此有魅力的存在。”
一段时间以来,诸多学者在网络上讲古诗词,圈粉大批Z世代。骆玉明教授自今年1月上线B站的诗词课视频已经获得了50万次点击量,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的《中华诗词之美》系列视频有5000多条弹幕评价;打开抖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讲述李白的视频也获得超过183万的点赞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的授课视频下,仅留言就有3500多条……
业内人士认为,名师选择在网络平台上讲授古诗词,一部分原因是网络平台的风格和Z世代的气质颇为吻合,原本艰涩甚至略显遥远的诗词意境可以通过动态的画面传递给受众;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的三尺讲台之外找到一种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发声渠道,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于诗词的理解合二为一。但与此同时,“Z世代是否过度依赖网络的方式来汲取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他们能否在浩瀚的碎片化信息海洋中汲取精华”“如何更好地通过短视频来传播传统文化”等话题引人深思。当Z世代在网络平台上听古诗词讲解,他们究竟在听什么?
诗词之外,情怀和人生哲学更能引发网友共鸣
在网络上听古诗词讲解和在课堂上有何区别?诗情画意跃然眼前。
随着悠扬的《渔舟唱晚》,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随着一幅幅山水画卷的铺开而呈现。这是叶嘉莹诗词讲座的开场画面。视频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让古典文学的魅力得以更直观地展现。而就内容本身,Z世代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古诗词课程,想要聆听的不仅是名家对于古诗词的解读,情怀和人生哲学的深度分析更能第一时间抓住听众。
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它勾勒出诗人对着空中的月亮叹息悲伤情绪;但是在骆玉明的网络课程中,却上升到“人在莫大的宇宙面前有着无尽的感慨”这样的情怀和人生哲学。人们发现:相比单纯的古典文学知识普及,授课者基于几十年光阴的感悟更能引发广大网友共鸣。
再比如,《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不由感慨写下此诗。人们常拿它来形容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但“文学才子”高盛元给出更为独到的理解——杜甫看到李龟年,也看到了青春时候的自己。这份“重逢”不仅是杜甫与李龟年的重逢,杜甫与盛唐时代的重逢,更是杜甫与自己的重逢。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多用来形容对于失去美好事物的怅然,高盛元却从中看到“人生的偶然性”。听完他的阐述,网友大呼:“诗词赋予了我们一种表达悲伤、表达爱与美的能力。”
有人徜徉于知识的新世界里,也有人迷失在学习的假象中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线学习已然成为风潮。以B站为例,过去一年里,知识区创作者规模增长了92%,超过1.83亿用户在这里学习;B站PUGV(专业用户创作视频)中,泛知识内容已达49%,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去年年底公布的抖音平台报告显示,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已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内容涵盖了生活技能、科普、人文艺术、教育、体育、职场六大类别。快手去年下半年也推出了泛知识型直播节目《新知懂事会》《快手新知播》等,后者有超过1000名知识主播参与,3个月内直播次数达万场。
名家在视频网站上讲解古诗词,引发了一大批人尤其是Z世代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好事,但担忧也随之而来:在线学习如何走深走实。以视频网站对于《春江花月夜》的解读为例,这首曾经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佳作,随着名家的解读,网友仿佛看到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也感受到游子思妇的离别情绪。然而,十几分钟的讲解无法将诗歌的结构、被后人常常化用的经典名句等囊括其中;抖音上对于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讲解视频更是只有寥寥几分钟,仅停留在诗词所描写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画面,未涉及到更深的层次——李白和孟浩然的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之间的联系,李白的抱负向往等等——如果不反复去读、去深入系统钻研,那么对诗词的解读也仅流于表面。
借助互联网,有人徜徉于知识的新世界里,也有人迷失在学习的假象中。专家提醒:倘若Z世代过度依赖网络的方式来汲取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蒙蔽而忽视了对于精华的汲取。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学场景不断迭代,但教与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汪荔诚)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