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吕铮连续五届获得金盾文学奖 “碎片时间”写出17部著作展现中国警察故事

2022-01-21 10:07: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刚刚获得“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吕铮19岁从警,有着17年的一线警察工作经历,还参加过公安部境外缉捕行动。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是一位小说家,23岁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曾连续五届获得金盾文学奖,2021年12月还荣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

“碎片时间”写出17部著作

2003年,23岁的吕铮作为主办侦查员破获了一个经济犯罪案件。“这个案件给我的震动特别大。”吕铮说,他当时便萌生了写小说的想法,根据这个故事写作了《黑弈》。从此,吕铮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小说,然而经济案件跟刑事案件不一样,刑事案件抓捕到嫌疑人就结束了,但经济案件抓捕嫌疑人只是开始,之后要查封其公司、冻结资产及追查赃物、证物,然后罚没相关资金,为被害人挽回损失,这一系列工作有可能会长达一两年。因此,吕铮难有整段时间进行写作,他说:“文学创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本职工作还是公安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吕铮也由此养成了利用碎片时间写作的习惯。10分钟写200字,2个小时写2000字,碰见有意思的事随时记录,对他来说,生活中接触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是素材。

当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吕铮便利用“五一”“十一”和春节假期,将素材整理成文。就这样,笔耕不辍的他18年创作了17部长篇小说。

“最早的《黑弈》《迷惘》类似于纪实文学,第三部我开始有了作家的感觉,于是有了后来的《警校风云》《巴士警探》《赎罪无门》影视化改编。”吕铮说。

厚积薄发,之后才有了2020年电视剧《三叉戟》的火爆。

努力展现中国警察的故事

吕铮每部小说都在展现不同警种的故事。“创作中,我觉得可以通过文学搭建警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吕铮说,比如《黑弈》聚焦经侦、《藏锋》描写特警、《猎狐行动》展现境外缉捕等。

“我觉得让作品得到读者认可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吕铮坦率地说,其实警察是很少看关于警察的影视作品的,他也只看过《重案六组》等为数不多的根据真实案件创作的影视剧。在吕铮看来,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也不应离生活太远。

在出版《警校风云》后,吕铮有一次去厦门出差,得知接待他的同事在警校时就看过他的书,后来还有人因为看了他的书才立志当警察。得到同行的认可让吕铮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电视剧《三叉戟》播出后,吕铮在微博上收到了许多网友的留言和私信。“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他说。

“未来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时代,那些奇幻的都会慢慢‘刹住’。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公安题材故事其实都是披着中国警察外衣的‘好莱坞故事’。”吕铮说,希望世界能看到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故事,这也是他努力的方向。

要相信社会有光

吕铮每创作一部小说都感觉被“掏空”。36岁时,他完成了第12本小说《三叉戟》。“写完后,我突然觉得把自己写废了,因为我开始感到游刃有余了。”如何表现人物、如何制造冲突、如何安排结构,吕铮感到自己有了“套路”,警务工作者的敏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就像一位老侦查员曾对我说,当某个案件类型你办得游刃有余了,那一定要警惕,因为这代表止步不前。”

这之后,吕铮让自己停了下来,不再追求一年一部长篇小说。他找来刑警学院最新的教材进行学习、利用周末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编剧和创作。2018年,吕铮开启了被他称为“第二个创作阶段”的时期,《无所遁形》《迷探》《纵横四海》《真相小组》《藏锋》4年5部小说,吕铮再次感到被“掏空”,他说:“今年我又暂停了写作,需要重新去补充养料了。”

从去年开始,吕铮陆续采访了20多位不同岗位的警察同事,他说:“实际上守护人民平安的好多警察并不是‘红花’,大多数警察没有立过显赫功劳,他们就如同‘绿叶’般平凡地守护着城市和人民。”

“很多人喜欢拿着放大镜去搜寻社会的阴暗面,创作世界观灰暗的作品,这是我特别不能认同的。”吕铮坦言,作为警察,他所接触到的黑暗远比普通人多得多,“每天都接触黑暗,我们才会更努力地付出,让这个世界更好。”

去年,吕铮在创作《真相小组》时,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警察”。对此,他总结了8个字——“洞悉黑暗,笃信光明”。吕铮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相信社会有光,我们也会身体力行地用我们的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警察的精神状态。”(刘源隆)

上一篇:电视剧《觉醒年代》将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舞台 预计7月初在上海首演

下一篇:2022重庆新春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奏响 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虎年新春氛围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