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1月7日,在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考古工作人员在数百平方米的探方区内发掘和清理出土物,此处被命名为沙角遗址,是东莞发现的首个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
近期,东莞市相关部门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虎门镇沙角社区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沙丘遗址,存在先秦时期文化层堆积与活动面遗迹。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面积约300平方米
沙丘遗址作为具有明显海洋文化特质的古代文化遗存,因其分布在沿海沙滩、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沙丘遗址在我国东南沿海如珠江口两岸的珠海、中山等地均有发现,是构成广东先秦时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江三角洲沙丘遗址的形成与地貌发育息息相关,距今6000年前后,珠三角的海平面达到现在的高度,形成现代海岸线格局,沙丘堆积逐步形成。这时期大陆的人类群体开始慢慢走出洞穴,来到靠近海河岸边活动,留下了他们的文化遗迹。
在东莞以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主要是贝丘遗址和台地遗址,如南城蚝岗、企石万福庵、石排龙眼岗和虎门村头等遗址。此次在东莞首次发现沙丘遗址,在300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出大量陶片、磨制精致的石器和玉器,对丰富东莞古文化遗址类型、延伸东莞历史轴线、增强东莞历史信度、丰富东莞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又一例证。
出土大量玉器陶片
该沙丘遗址早期文化层堆积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坡状堆积,可分为2层,上层为灰褐色沙土层,厚约25厘米,含大量角砾、红烧土块、陶片等;下层为黄褐色沙层,厚约20厘米,沙质较纯净,角砾减少,陶片个体较大。
出土遗物中,有玉质精美的玉环、纹饰繁多的陶片,以及锛、镞、砺石等石器。陶片以夹砂陶为主,夹杂少量泥质陶,纹饰种类繁多,有绳纹、曲折纹、菱格纹、方格纹等十多种纹饰,可辨识器形有罐、釜、豆等,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且当地的制陶工艺较为成熟。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夹砂陶因在陶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砂粒和其他碎末而得名,在受热时不易裂开,多作炊器,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它对改进人们生存环境、由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改为熟食起到巨大作用。泥质陶是用经过淘洗、不掺砂的粘土烧制而成,多作盛具。石锛、石镞等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珠三角的使用年代延续至商周时期。
初步尝试公共考古
此次沙角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在尚未完结的情况下,精心选择了适合的考古现场向媒体开放,让关注考古的媒体记者近距离参观考古遗址、亲身感受考古现场、拍摄记录考古发掘和清洗整理出土遗物的过程。这也是东莞文化部门在公共考古领域的初步尝试。
接下来,东莞还将拓展公共考古形式,选取合适的考古现场,邀请公众参与,进一步增强公众对考古和文物的认知,让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据悉,东莞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700年建县史、1260多年建城史,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文化遗产丰富。经过30多年的系列考古调查,东莞发现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地下文物遗存,其中古遗址20多处,建立了东莞市域内的东江史前文化序列;此外,还有古墓葬108处、古窑址12处,理清了东莞考古文化脉络。接下来,东莞将深入挖掘遗址的丰富内涵,展现东莞区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依托基建考古项目,构建东莞城市完整发展序列,挖掘和阐释东莞历史文化内涵。(余晓玲)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