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岭南文化狮舞对孩子们有着怎样的魅力?“雄狮少年”又是如何炼成的?

2022-01-10 14:38:54 来源:羊城晚报

“咚锵咚锵嘚咚锵,锵锵锵锵锵咚锵”……当熟悉的锣鼓声在广州越秀区东山口响起,经过的街坊就知道,署前路小学每周一次的“醒狮课堂”如约而至。

近期,粤产国漫《雄狮少年》上映,引发了大家对醒狮文化的高度关注。刚刚斩获第五届广州市青少年醒狮表演赛群狮组金奖的署前路小学龙狮队队员,聊起醒狮时,更是兴奋不已。

作为岭南文化的传统项目、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狮舞(广东醒狮),对于孩子们有着怎样的魅力?越秀的“雄狮少年”又是如何炼成的?记者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走近了他们。

为孩子因材施教

20斤重狮头“瘦身”至3.6斤

每周二下午,在署前路小学的操场上,舞醒狮的锣鼓声此起彼伏。广东醒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正和体育老师一起,指导一群平均年龄才9岁的少年。擂鼓、蹲马步、举狮头……这是该校的“第二课堂”,也是龙狮队的训练日常。

“你现在看到的狮头,比传统的狮头轻了很多,只有3.6斤,这是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整。”赵伟斌告诉记者,广东醒狮和醒狮扎作均为越秀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年,他与多位传承人在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支持下,借着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契机,率先把醒狮这一非遗项目送进了越秀的校园,向青少年普及醒狮文化。“越秀岭南文化氛围浓厚,希望能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了解醒狮的魅力以及蕴含其中的传统之美。”他说。

除了将狮头从20斤减至3.6斤,赵伟斌还和多位传承人一起,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对醒狮扎作进行了创新设计,把狮尾改造为可伸缩式,又创编出一套独特的“醒狮操”,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寓教于乐,通过醒狮训练、醒狮操、醒狮剧、醒狮面具、文创玩具等形式,为过万名青少年创造了沉浸式的醒狮学习情境。

在多方合力之下,师生们对学习醒狮热情高涨。“我没有想到,第一个学期就有60多名同学报名参加。”赵伟斌高兴地说,如今广州像署前路小学这样开展醒狮进校园活动的学校已有176所,当中包含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

感受岭南文化之美

在传统中融入“新套路”

广州的冬天,即使温暖,也需要在外面套件薄薄的风衣。但刚参加完训练的谢沛言同学,穿着短袖队服就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练习醒狮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强壮了。

今年读六年级的谢沛言是署前路小学龙狮队的骨干成员。他从小学四年级起加入龙狮队,经过三年的学习,不仅收获了强健的体魄,锻炼了意志,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

“我觉得学习有三个阶段,一是把基础打扎实,所以我们会在做动作的时候,想想怎么把动作做得更到位,理解得更透彻,马步扎得稳,醒狮才能舞得稳。”谢沛言说:“第二个阶段是学会与团队配合,通过团结协作,让狮子真正舞起来。最后就是锻炼意志。我在当中懂得要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推进狮舞进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的角色相当关键。署前路小学校长谢少媚介绍,学校通过多种学科的结合,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感受狮舞的魅力。“除了作为体育运动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我们还让狮舞与美术课、音乐课结合起来。通过对醒狮扎作的绘制、对广东传统民乐的欣赏等,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并将它们根植在孩子心中。”

传统文化要焕发新的生命力,除了传承,还要创新。在刚刚举行的第五届广州市青少年醒狮表演赛中,署前路小学龙狮队创造性地加入了街舞元素,成功斩获群狮组金奖。当传统舞狮与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街舞融合,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传统醒狮有了新的生命力。

赵伟斌表示,他们在推广教学中一直鼓励青少年创编、设计醒狮套路。据透露,针对九年义务教育,他们还编撰了三册不同的醒狮教材,预计在今年6月推出。

“非遗”助力“双减”

回归学校,走出课堂

“双减”之下,“非遗”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孩子从补习班回归到校园中,课堂内提质增效,课外依托合适的项目推进‘五育并举’。”谢少媚表示,“非遗”项目也是学生们可以在“课后430”当中选择的项目,通过对“非遗”项目多维度的学习,学生们能在课堂之外发掘其更多延展的内容,看到课堂外的世界。这是“回归学校,又走出课堂”。

在谢少媚看来,有的孩子可能更擅长音乐,有的孩子更擅长绘画,“如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这是不公平的。学校从‘五育’去培养孩子,可能有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一般,但当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支点,他们就有了自信,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据越秀区文化馆馆长张蓉介绍,除了“醒狮”进校园,他们也曾做过“叉烧包”进校园、“通草画”进校园等活动。“在社区、非遗保护中心、学校等,我们通过不同项目和不同场所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非遗保护深入到大家的生活中,从而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谭铮)

上一篇:海清畅谈表演艺术称: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 真的不得了

下一篇:多家博物馆均选“镇馆之宝”成数字藏品 西周铜盉可能成省博第一件“数字藏品”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