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古琴谱《碣石调·幽兰》中的古琴乐曲、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唐代琵琶、《乐府杂录》中所记载的“康昆仑拜师”……这些曾经被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中国早期音乐元素将于今晚在上音歌剧院举行的音乐会《丝路之乐·唐韵回响》中被一一呈现,观众将跟随原汁原味的唐乐歌舞回望千年史乐风采。
唐代是我国固有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交融的多元纷呈时期。据悉,音乐会不仅将展示古琴乐曲,唐代风靡一时的胡乐器琵琶也将隆重登场。音乐会中将出现多个器乐小合奏形式,通过不同的乐曲展示胡乐与俗乐融合的历史面貌。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不仅见证了器乐的繁盛,大量唐诗所带来的男女声独唱、乐舞,同样是人们流连忘返的一景,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也将亮相音乐会。
为了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盛唐的乐舞之美,创作团队把传统舞美手段与多媒体影像进行结合,呈现乐曲在古代演出的实景。舞台被打造成一卷古代画轴,设计依托《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等壁画为历史参照,还原画中的地毯与其他陈设,将伴奏乐队与舞者进行划区,打造如唐代一般对称性的舞台功能分区。
中国早期音乐究竟是什么形态、怎样的声音一直是国内外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唐代风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现象随着丝绸之路上佛教洞窟的开放已经为众人所熟悉。历史上的楚辞、诗经、骈文、唐诗、宋词等辉煌的文学体裁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词。然而,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更迭,乐器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迁,古代乐谱也在国内消失殆尽,这使我国古代音乐出现了“哑巴”音乐史的尴尬局面。进入20世纪之际,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份琵琶谱为唐代音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由于乐谱大部分流失于日本,唐代音乐的古谱研究最早在日本开始,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上海音乐学院是该领域最为集中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研究中心。叶栋、陈应时、何昌林、赵晓生、应有勤、赵维平等学者都在这一领域作出艰辛的努力,并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其属下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收集了我国流失于海外的上百种原始乐谱,积累了近两万页的高清电子文献与古乐谱,同时对每份古谱作出了详细的题解。多年来,研究中心按日本正仓院所藏我国八世纪的古乐器的尺寸、材质,复制完成了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阮咸、横笛、筚篥、羯鼓、排箫、17簧笙、箜篌、尺八、13弦筝以及诸多打击乐器,将在丝绸之路及唐代出现的乐器种类基本集齐,为呈现唐代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音乐会《丝路之乐·唐韵回响》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音音乐学系、数字媒体学院、民乐系、现代打击乐系和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联合举办。(王筱丽)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