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主打“国潮” 这一次“国潮”戏剧是否与年轻人一拍即合?

2021-12-28 10:50: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文化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不着急、不辩解,润物细无声。戏剧埋下一粒种子,自然会慢慢地在孩子们心里发芽。”

冬日,邛海边的泸山,半山腰的露天剧场,一群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歌者,演绎原生歌集《赶集》。《赶集》讲的是大山深处人们的生活故事,演出地就是故事的发生地。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开启全国巡演。观众将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进入青绿山水画的宋代美学。

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主打“国潮”,原创国风剧《蜀中唐门》融合京剧、川剧、话剧、动漫等诸多元素,民族歌剧《彝红》《听见索玛》是大凉山本土文化的表达。

“国潮”如果拆开来看,是“国”与“潮”。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戏剧如何驾驭?“国潮”正起,看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国潮”戏剧是否与他们一拍即合?

什么是“国潮”戏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很适合描述《赶集》的观众。他们席地而坐,能听懂彝语歌词的人并不多,但语言并不重要。不仅中国观众,连来自捷克、波兰、巴基斯坦的外国观众,都看懂了歌声中的生命力量。

《赶集》在创作过程中,团队走遍17个县(市),采撷凉山彝族的原生歌曲。导演邱瑞说:“我们通过和声和用现代编排手法,在对原有素材尽可能不做改变的前提下进行改编,既能保证原有音乐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让民族音乐‘时尚’起来,让年轻人更能接受,让这些不为人知的音乐能为更多人聆听和感知。”

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濮存昕说,国潮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题材。“北京人艺从上世纪50年代建院伊始,就提出要为中国话剧民族化寻找方向。话剧是舶来品,但我们不能老演舶来品,要有自己的东西。”

什么是民族化?濮存昕认为,就是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的情感、中国的精神,“我到欧洲演出,演的是外国戏剧,台下观众也是外国人。但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演员的解读,我们表现出的是中国人的审美,这也是一种国潮”。

QFun Theatre儿童实验剧团的多媒体戏剧《镜花缘》,改编自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同名长篇小说。在面具与偶建构的想象的世界中,小演员们以主人公唐小山的视角,带着观众邂逅一个又一个奇异的国家:黑齿国,小人国,双面国……

剧团一直致力于从“老故事”中演绎出新戏剧。此前出品的多媒体戏剧《钟馗》,曾在2019年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完成首秀。在剧团创始人之一王楠看来,这些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同样适合表达切合当下的主题,“《镜花缘》关注的是旅程和成长,《钟馗》聚焦的是校园霸凌,《红孩儿》探讨的是原生家庭”……

虽然题目是画,但《只此青绿》讲的不仅是画家的故事,更多篇幅给了织绢、制笔、制墨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却都是《千里江山图》的共同“作者”。我们都知道“国潮”好,而《只此青绿》还解释了“国潮”为什么好——那是曾经那个时代,很多普通人的共同创造。

戏剧和“国潮”般配吗

《只此青绿》由被称为“中国舞坛双子星”的周莉亚、韩真执导。周莉亚相信,每一件文物和每一次创作都是有缘分的。2017年,《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周莉亚去参观,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把它搬上舞台,2020年,念头成真。

诗剧本就与文学史同脉,先秦时期的《九歌》被视为最早的诗剧雏形,元曲亦可看作是可读、可演的诗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诗剧天然是“国潮”。在《只此青绿》的结尾,当今天的展卷人与千年前的希孟隔卷相望,有观众说,“那一眼,心都颤了”。

四川现代舞蹈团演出的沉浸式环境舞剧《31°N 104.2° E》,颇具现代感的经纬度数字,其实指向的是古老的三星堆文明。古蜀重视祭祀,现代舞与古老的祭祀融合,迸发出超越时空的力量。

四川现代舞蹈团团长韩小虎说,相较于其他文明,三星堆自带神秘光环,没有特别具象的内容,用同样强调自由、不具象的现代舞来表现,十分契合。“观众看完舞剧,也许会想刚才那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思考,将来他再去三星堆的时候,也许就能联想到今天的表演,也许在那个瞬间就能懂得。”

并不过分依赖语言和情节的儿童剧,不同国家的孩子都能看明白,于是,“国潮儿童剧”天然拥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优势。当然,QFun Theatre剧团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剧中很多内容,包括一些“梗”,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剧团演员都是6~12岁的孩子,台下的同龄观众会发现,台上的人和他们说着一样的话。我们听到最多的观众评价是,啊,我们也是这么说的呢。”王楠说。

“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包容度很广,这个特征和儿童剧不谋而合。”王楠说,“优秀传统文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留下来的古老的东西,可以说是得到人类共同认可的国际语言。戏剧提炼这个共同语言,来表达一些人类共通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爱情。”

观众对“国潮”戏剧买账吗

周莉亚发现,年轻观众看《只此青绿》特别专业——专业到“考据”。演员的服装、妆容,台上的道具、布景,有观众一一从文物中找到原型。有人说,自己的座位在三楼,看不清楚,但舞台上挂的那幅画,应该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他“看”得没错。

“以前的观众更多是接受者,现在的观众要当参与者,乐于输出,也有机会输出。他们觉得好,就会自发在网上‘安利’,觉得不好,就会毫不留情地骂你。”周莉亚笑着说,“因为他们都是自己买票来看的。”

“国潮”戏剧不仅需要创作者的匠心,还需要观众的共情。《只此青绿》从首演至今,周莉亚收藏了很多观众留言。曾有观众说,看到台上展卷人与希孟共同凝望的那轮明月,想起了李白的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周莉亚创作时就是这么想的!这些可爱的年轻人让她觉得,他们和她一样,和展卷人一样,看懂了《千里江山图》,也看懂了中国文化长卷的某个定格。

戏剧节运营单位凉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承载的东西可能和很多别的节不一样,作为一个文化国企,办节更多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服务,用戏剧来拉动整个凉山的文旅全产业链,最终为大凉山的社会发展和人民服务。

那观众对“国潮”戏剧买账吗?刘康透露,本届戏剧节中,歌集《赶集》、话剧《蜀中唐门》为国内首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西部首演。这三部剧的年轻观众比例在70%以上。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戏剧节经历了延期,从立冬日延至冬至日开幕,但上座率仍在限流量的80%以上。

王楠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观众对他们的戏剧的最大反馈是——反馈特别慢。QFun Theatre演出过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系列剧,小观众看完《冬至》,要过很久,才会反应过来,“哦,原来冬天是这样的”;而要等到下雪那天,孩子们才会发现,原来雪里真的有光的,而且那个光是“菱形”的。

“中国文化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不着急、不辩解,润物细无声。戏剧埋下一粒种子,自然会慢慢地在孩子们心里发芽。”王楠说。(蒋肖斌)

上一篇:文旅部取消乔月亮等5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下一篇:国博民艺展对公众开放 展出500余件(套)传统民艺作品和当代艺术创作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