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浙江卫视播出的《妙墨中国心》搭建起了传统艺术和当代大众间的桥梁

2021-12-28 10:11:29 来源:羊城区域

互联网时代,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减少,书法艺术也逐渐淡出实用生活。书法没落了吗?最近在浙江卫视播出的《妙墨中国心》反其道而行,搭建起了传统艺术和当代大众间的桥梁。节目中,由书法名家名师、人文历史学家、爱好书法的影视演员组成“解墨团”,带领观众鉴赏书法、认识书法史,并通过音乐、朗诵、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呈现书法的人文价值。

近日,《妙墨中国心》进入收官阶段,节目总制片人张晓晖和导演周路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还原这档书法综艺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让文化综艺不再曲高和寡的经验。

A源起

书法综艺,做足功课打造文化精品

为什么要首创一档书法综艺?张晓晖提到两点原因催生《妙墨中国心》:一是浙江的人文历史,“自古以来就跟书法联系密切,名家辈出,包括书法类大奖‘兰亭奖’也源自浙江兰亭。浙江有书法情结。”二是今年全国范围内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优的文化精品类节目是市场需求”。

周路莎指出,这档节目策划之初没有可参考案例,导演组几乎没人精通书法:“书法属于感性型题材,各美其美、众口难调,导演组经常开玩笑说它像一门玄学。”为此,节目组成立了专家团。张晓晖说:“我们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成为节目的学术顾问单位,给节目增添干货,给予学术支持。”

导演组翻查海量历史资料与文献,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把关文案,斟酌字句、论证史实。周路莎说:“我们这次做的事情比做以往综艺节目都要复杂,因为内容非常学术化。在克服学术困难的过程中,导演组也在扫盲和成长。”

为了做好前期功课,周路莎有针对性地看了不少书法展览。她说:“在一个书法专业学生的展览中,学生会把书法写在亚克力灯箱上,通过光影艺术打造出奇特的效果。我们将这些创新元素运用到节目中,如用投影呈现草书《古诗四帖》。”

周路莎发现,不同名家的书法展各有特色,有的展览洋溢着草书的气魄感和延绵感,有的展览则对书法作品进行体系化梳理,“你能通过书法展览以及背后故事、代表人物看到书法的不同侧面。”

B意义

书法美育,教观众感受书法之美

从鉴赏层面看,不少人常有看不懂书法的困惑。为此,《妙墨中国心》创新提出“书法美育”概念。张晓晖解读道:“美育,就是告诉观众如何欣赏作品。节目中,我们除了让书法老师现场讲解,还设计了让现场观众临摹、老师点评的环节,借此拉近书法和观众的距离。”例如,首期节目中,针对《兰亭集序》21个不同的“之”字,在老师讲解、演示后,现场观众一起动笔书写,再让老师点评。张晓晖提到:“通过这种现场强化互动设计,能够从基础入门层面告诉大家,书法的美到底在哪里,也给观众带来硬核的知识点。”

“我们很重视书法美育的交互性,不针对单一阶层,所以节目参与者的覆盖面很广。”周路莎透露,受邀人员有专家、学生、演员等,他们有对书法一窍不通的“小白”,也有写得一手好字的业余爱好者,“让不同人群汇集在一起对话、演示,呈现不同人群对书法的不同理解,这既是一种无门槛的交流,也展现出我们社会的多面性。”

节目理念也与不少名家一拍即合。张晓晖提到,第一期节目嘉宾陈振濂老师最感兴趣的方向就是书法美育,王冬龄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尝试各种方式推广书法。张晓晖透露,在后续将播出的特别篇中,还有很多位来自美院、书协的名家名师,带领观众品书法之美。

C路径

入古出新,让书法“放下身段”

如何平衡书法的专业性和普及性,让看似“高冷”的书法艺术“放下身段”,成为节目制作的最大难点。摸索后,导演组找到开启连接书法与大众的钥匙——入古出新。

周路莎提到,“入古出新”既能用在书法上,也可以用在制作书法节目上:“从内容出发要‘入古’,所以首先从最基本的‘五体’入手。对于大众来说,大家最开始接触书法,也是基于篆、隶、草、行、楷这五体。”在“入古”理念指导下,《妙墨中国心》从五体入手划分了五期节目,以故事和人物作为载体切入每期节目,再深入到书法艺术理念的呈现。周路莎认为,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能有效降低学习书法的入门门槛,帮助观众接受书法文化的熏陶。

在选择故事上,节目采用“半生半熟”的策略,即选择耳熟能详的故事和比较生僻的故事互相搭配,既有王羲之这种家喻户晓的大书法家,也有像李阳冰这样连生卒年都不详的“冷门”人物。周路莎说:“这样可以增强大众对书法内容干货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他们会发现有些内容是了解的,但也能够学到很多不知道的内容。”

在“出新”方面,节目里也通过很多不同的舞台尝试,让纸面上静态的书法“活”过来。张晓晖提到,以“篆书篇”为例,节目采用影像形式设计了一个“篆”的迷宫,把篆书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人物、重要节点、主要事迹放置其中,以故事形式带出篆书历史;在“隶书篇”,节目又有不同尝试,情景剧《隶的自白》里,隶书化身为一个孩子,以第一人称自述出生以来的每个“高光”事件和时刻;在“行书篇”中,国家话剧院演员吴樾以独白朗诵的方式演绎《祭侄文稿》,让观众感受到颜真卿的胸怀大志和满腔悲愤。此外,在每期的固定小动画里,采用了中国风的皮影戏形式。周路莎说:“借助生动的动画片,一方面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和趣味感,另一方面也是紧扣中华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每期节目都设置了“妙墨小课堂”环节。周路莎介绍,这个环节选择的都是“福”“美”“妙”等常用汉字,通过最简单的教学,告诉观众怎么写好字,“让大家发现提笔并不难,甚至是看完节目后有提笔的冲动,这也是我们的初心”。

D模式

第二现场,打破鉴赏书法的门槛

《妙墨中国心》打破了空间限定,打造出三个维度的空间。周路莎说:“一个是演播厅,一个是西湖畔的妙墨赏习屋,还有一个是实地寻访的外景,比如,西安碑林、绍兴兰亭等。”在她看来,三个空间呈现了书法的多面性,“既有庙堂的庄严,也有人间烟火的百态,同时也有跨越千年、古今对话的场景既视感”。

其中,第二现场“妙墨赏习屋”是书法爱好者以墨会友的所在地。在“妙墨赏习屋”,大众能够提出有关书法的问题,观赏经典书法名家作品,与志同道合者交流、学习书法的解读。谈及妙墨赏习屋,周路莎指出此举意在打破大众鉴赏书法的门槛:“传统的书法展览会在正式的博物馆、美术馆展出,面向的群体和传播渠道相对有限。节目组希望借助搭建妙墨赏习屋,将书法展览搬到日常生活中,跟大众亲密接触。”她透露,自开张以来,节目组把参与节目的各个书法家的作品放到妙墨赏习屋里供游客鉴赏、打卡,“目前人群流量非常不错,大家都觉得生活里多了这样一种文化的伴随。”

值得一提的是,妙墨赏习屋的所在位置曾经是杭州书画社的所在地。周路莎谈到,在此处搭建妙墨赏习屋,也承载了文化传承的概念。

E传播

唤醒认知,让观众不再提笔忘字

节目多形式的互动拉近了观众与书法的距离。“内部测试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人提笔忘字,连常用字都写不出来,比如,我们几乎没人能写出打喷嚏的‘嚏’。”周路莎提到,提笔忘字现象成为打开节目与大众沟通的桥梁,“扪心自问,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不写好中国字?”书法是中国汉字的一种载体,而节目理念便围绕“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讲好中国故事”展开。周路莎希望借助这种形式能够传递“以笔书心”的理念,在内容创作中让更多人打心底里真正喜欢上提笔写字。

《妙墨中国心》每一期“挥墨时刻”都能让观众眼前一亮。例如,第三期“篆书篇”,观众在墙上找到自己的姓氏,用书写呈现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的底蕴;第四期“隶书篇”,“寻墨团”在竹简上提笔书写,呈现“家书抵万金”的厚重情感。张晓晖解释道,每一期的互动内容都是结合节目主题而定,她举例道:“楷书一期围绕楷书的楷模精神展开,我们邀请了线上线下的观众同书楷模精神。”

“我们的节目呈现的只是九牛一毛。在我看来,其实《妙墨中国心》是我们深入书法领域的开始。浩瀚的书法知识海洋里,可以选择的内容真的太多了。我们从这样的一个切口进去以后,慢慢再输出更多深层的知识点,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愿景。”周路莎很欣慰,大家在看完每期节目之后都能学会一些窍门,对他们的书法入门和认识也产生了一定的帮助。根据目前的播出反馈,周路莎坦言:“我觉得我们交的答卷还算不错。”(龚卫锋 张熹珑)

上一篇:首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在丹东市举办 围绕多话题献策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下一篇:中国美术馆举办8大展览迎新年 揭晓年末文化大餐多种艺术门类齐亮相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