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广西开展多种文化惠民服务 推动非遗“留下来”“传下去”

2021-12-07 10:32: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在大樟街上卖瑶族绣花,我想多学一些织绣花样,用到织绣品中,吸引更多游客来买我的绣品。”前不久,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李梅仙参加了县文化馆组织的2021年乡村文化富民——瑶族织绣培训班,跟着专业织绣老师学习了八角花等图案的织绣技艺。参加培训的40余名学员都是金秀各乡镇的织绣能手。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自己所在村镇,进一步推广和传承瑶族织绣技艺。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世界瑶都”。瑶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非遗“留下来”“传下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瑶族舞香龙”是金秀大瑶山群众在过年时表达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祈愿方式。今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主办的“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走进高田屯,展播了“瑶族舞香龙”习俗,吸引7万多人观看点赞。“‘瑶族舞香龙’一下就火了,在外打工、做生意的乡亲都给村里发来祝贺,还表示大力支持村里的文化事业。”瑶族舞香龙传承人周育庆说,他对传承好这项非遗更有信心了。

高田屯“瑶族舞香龙”的传统能够发扬光大,得益于金秀县文化馆对该村的帮扶指导。近年来,县文化馆在创新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法上下功夫,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采取馆员‘包村制’,发挥本馆瑶族馆员熟悉本支系民俗、方便沟通的优势,对口帮扶民俗村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我馆的叶明峰从小就参与舞香龙,熟练掌握了舞香龙的技艺和流程。于是馆里派他对口负责高田屯,让他通过指导、培训、组织活动等,在当地传承推广‘瑶族舞香龙’习俗,逐步将这项习俗发展成为当地打造特色民俗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招牌。”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副馆长庞晓华告诉记者,目前,县文化馆已经打造了5个特色民俗村,推动实现文旅融合、非遗扶贫。

“让我们的瑶族文化薪火相传,让我们的非遗传承后继有人”。今年3月,在鼓励声中,黄泥鼓文创设计制作培训班开班了,20余名非遗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过3天的培训,学习了文化品牌打造、本地产品运营等知识。“希望学员能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引领文旅行业蓬勃发展。”庞晓华介绍,黄泥鼓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金秀县将黄泥鼓作为本地非遗发展的标志打造,激发了金秀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活力。

近两年来,县文化馆免费举办各类群众文艺培训30余次,尤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项目的培训力度,开展了如瑶族织绣、瑶族山歌等一系列非遗培训,培养发展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在此基础上,文化馆相继打造了“罗汉山瑶族过山音”等非遗传习基地和8个瑶族服饰、瑶族织绣生产性保护示范户,带动了瑶族旅游产品发展和工艺市场的繁荣。

与此同时,依托“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金秀丰富的瑶族非遗逐渐走进大众生活。结合金秀县“一校一品”品牌,县文化馆将“瑶族黄泥鼓舞”“瑶族舞香龙”“瑶族香哩歌”“瑶族八仙舞”等非遗送进学校,纳入学校特色课程,并编创“黄泥鼓操”,在当地学校中普及。

这些瑶族文化不仅在大瑶山代代传承,也被搬上舞台,为外界所知。今年,县文化馆在原创作品方面实现新突破,组织创作了音乐剧《黄泥鼓之恋》、瑶族小戏《瑶绣图》、歌曲《新唱吉冬诺》等。这些作品根植金秀瑶族的传统文化,先后登上“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自治区基层文艺会演等展演平台,广获好评。

看到金秀瑶乡的民族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庞晓华说:“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瑶族文化元素,创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通过展演、汇演、送戏下乡等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带动更多人保护传承瑶族文化。”(郭凯倩)

上一篇:中国儿艺正式恢复演出 各类优秀好剧相继登场

下一篇: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旗帜》于7月1日在广州大剧院首演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