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跨越近千年的《千里江山图》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内,世人难以轻易得见,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接近方式。12月3日、4日,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登场。这是导演韩真继《沙湾往事》《杜甫》《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又一部舞剧佳作。作为山东人的韩真,被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长大,如今她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反哺,“我们力求为中华五千年文明而作。”
学习传统如履薄冰
“好年轻啊!”在《只此青绿》的文化沙龙分享会上,韩真款款走出,台下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惊呼声。大家以为这位有着多部经典舞剧代表作的导演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没想到竟是一位妙龄女子。韩真是一位80后的山东姑娘,从潍坊艺校毕业后,她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在这里,韩真与周莉亚成为同窗。此后,两人联手执导了《沙湾往事》《杜甫》《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舞剧作品,两度摘得“文华大奖”,被称为“中国舞坛双子星”。她们一直致力于用舞蹈来呈现中国气派,这一次,《千里江山图》成为她们的创作对象。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并称“北宋旷世名作”,甚至被视为“宋朝版航拍中国”。元代溥光在《千里江山图》的题跋中称赞此画:“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只曾在上世纪50年、80年代和2017年公开展出过三次。2017年《千里江山图》展出时,故宫大排长龙,韩真与周莉亚也在其中。当亲眼目睹到《千里江山图》的神采后,韩真大为震撼。
从专业角度她们发现,以水墨山水为题创作的舞蹈作品非常多,而触碰青绿山水的作品却凤毛麟角,于是便想以《千里江山图》为主题创作一部舞剧。“任何一件文物,它经过历史变迁,经过战火,跌跌撞撞、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眼前,其实是我们的荣幸。”刚开始韩真觉得这个题材棒极了,但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太难了。“当你一只脚想要迈进传统文化大门的时候,会发现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一抬脚就碰到知识点,每一丝、每一处你都不能够去造次,得要学到真东西。”她们一口气买了几十本书,研究书画、颜色、宋代诗歌、宋朝美学。她们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文物医院,看到破损得像树皮一样的古画经过精心修复之后,好似是画家刚刚落笔一般。
最终,她们决定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以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让画师希孟与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一一登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章节,一起感受《千里江山图》的绘制过程。“古代的工匠人和今天的文博人同样无名无款,也同样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所学来创作和保护文物。”
用想象填充留白
为展现宋代女性瘦削轻盈的特点,韩真和周莉亚特意挑选体型消瘦、肩膀窄薄的女演员,编舞动作也更软、更含蓄,让她们仿佛是从宋画中走下的人物。为符合中国古代绘画平远、高远、深远的观赏理念,《只此青绿》的舞台主体被设计成一个五层嵌套的圆盘转台,登场人物如同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又如电影镜头一般拉近推远,更具动态,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韩真说,“一部传递东方美学概念的舞剧作品,我相信它的形式本身已经是内容的一部分。”
张翰和刘沛然均是画师希孟的扮演者,他们分别在3日和4日的演出中登台。表演经验比较丰富的张翰说,此前他很有自信,很少会有达不到导演要求的时候,而这次在两位导演姐姐面前,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的滋味。“排到两个月的时候,那天我觉得自己跳得还挺不错,以为真姐要夸我一下,结果她说,‘跳的全不对’,这是舞蹈演员最怕听到的。我会屡次怕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团队,可是这样的状态也会激发出无限的动力,差是有底线的,但好是没有头的。”作为新人演员的刘沛然,则更多地得到了来自导演的鼓励。“刚开始演出的时候我真的特别紧张,有次在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看到两位导演拉着手跑过来,在一旁说‘沛然加油’,让我特别感动。”
《只此青绿》今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进行首演,目前首轮巡演正在进行中,已经是一票难求,还有过多次加场。这让人联想到韩真和周莉亚执导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火爆景象,今年11月4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迎来第300场演出。比较两部作品,韩真分析了二者的不同。“《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强烈的叙事性,有点像电影类型片,所以非常容易被接受。它在两个多小时内能占领你所有的头脑,几乎调动你所有的细胞去跟着它走。”而对于《只此青绿》,她们更多地交给了留白,更强调传统文化的意象,这需要观众在走进剧院的那一刻让自己的心慢下来、静下来。“可能在某一瞬间你的脑子空掉了,或者联想起诗句,观众需要自己去体会,自己去玩,最终共同创作产生自己脑海中的《千里江山图》。能让观众内心深处生发出东西,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戏最大的目标。”
文化自信愈发强烈
在《只此青绿》济南站的演出中,现场不少观众应景地穿着宋服前来观剧,这是粉丝们在网上自发起来的“一领宋色”活动,即号召大家穿戴宋朝的服装或配饰观看演出。观众们的热情不止如此,每次演出完,网上都会出现高水平的剧评文章,让韩真感叹,“这届网友真的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她认为,《只此青绿》的最大亮点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诚意。“当你消费传统文化的时候,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状态。当你沉醉于传统文化的时候,你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
曾经有一位《只此青绿》的观众,一路从佛山追到广州又再追到深圳,最后他找到主创团队说,“现在总是在说文化自信,我不知道我该从哪里开始自信,不知道如何去理解文化自信,看了你们的作品之后,我明白了。”韩真觉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是我们从小吃着的饭,从小喝过的水,看着一样的书,游历过一样的山川,才能够感受到的那种情怀。”韩真在各种网络平台和身边周遭,越来越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强烈意识。“我看到许多年轻人和小孩子,他们会旁若无人地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当他们装扮整齐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在这样一种浪潮之下,韩真认为对于年轻观众不可小觑。“他们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具有辨别能力的水平,他懂得选择戏,他们渴望好戏,一部好作品可以让从来不看剧的观众愿意进入到剧院当中去,我觉得有必要让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作品去撑起他们的期待。”(刘雨涵)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