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玩游戏等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高于2019年的12.5%。
网络游戏的利弊,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当前,有着数千亿销售收入的中国游戏市场,必须正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证游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任由青少年每天过度玩游戏,绝对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管制。
青少年沉迷游戏成因很复杂,但再复杂也有一根链条。跟疫情防控一样,最重要的就是沿着链条展开部署,逐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根链条中,首先就是游戏运营方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不管什么市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高压线,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适度赚,有些钱根本就不能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更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要算清大账和小账、认清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防沉迷”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情,很难想象在一个家庭中,成年人毫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未成年人能够对游戏有克制力和免疫力。针对青少年游戏沉迷,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游戏运营方也纷纷按照要求推出了防沉迷系统。但一些防沉迷措施形同虚设,有些游戏设置的“青少年模式”,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就可以绕过去。同时,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出租游戏账号的平台,虽然有部分平台声称,“未成年人不能享受平台相关服务”,但测试发现,多数平台在没有任何身份验证的情况下,只要给钱,轻而易举就能租到账号。
对游戏沉迷不妨多些解题思路,社会、家庭、学校、游戏运营方、主管部门等都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拿出解决办法,已经形成共识且有明确举措的,必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诚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防御系统,再严密的防御系统也一定会有漏洞,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建设与完善,不让防止青少年游戏沉迷成为空喊的口号。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