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册英译本《A Heart Divided》于3月25日推出。至此,《射雕英雄传》已全部被翻译为英文。作为一部将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从版权输出到整套书翻译完成并出版历时近十年,英译本也为四卷出版,之前三部分别为《A Hero Born》(2018)、《A Bone Undone》(2019)和《A Snake Lies Waiting》(2020),而最后一卷《A Heart Divided》讲述的则是郭靖不得不面对带兵攻打故土的“心灵困境”的故事。
在这一庞大的翻译工程中,瑞典译者安娜·霍姆伍德(中文名郝玉青) 主要负责一、三卷的翻译工作,华人译者张菁是安娜的主要合作者,负责翻译二、四卷。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张菁透露,金庸“射雕三部曲”的另外两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也已经被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买下翻译版权,她现在已经开始了《神雕侠侣》的翻译工作,“《神雕侠侣》的英译本也会像《射雕英雄传》一样分为四卷,一年推出一卷”。
勤沟通
与另一译者安娜天天联系
张菁从小在中国香港长大,想做翻译的念头最开始是起源于她对戏剧的热爱。“在英国生活的六年间我可以说是话剧的票友,但在英国看了几百台戏,竟然一个中国故事都没有。”张菁说,剧场里有日本、印度甚至西班牙等各种语言的剧目被翻译成英文在剧场演出,唯独没有翻译自中文的作品。那时的她就萌发出了做翻译将中国文学和艺术传向世界的想法。
当安娜邀请她一同翻译金庸作品时,张菁欣然接受。翻译过程中,她们每天都会沟通。“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的都是同一本小说,所以行文风格的流畅性和连贯性非常重要。一起合作翻译,必须要信任对方、坦诚相处,”张菁说,“我们认识了十几年,之前也合作翻译过一些小说短故事,交由对方阅读的都是最原始的稿件,很多连编辑都还没有读过。”她们还互相给对方的稿子“捉虫”、发现问题并一同讨论。
找节奏
用“镜头感”表现中国“武侠滋味”
张菁用料理来比喻《射雕英雄传》的翻译,“就像是一份中式炒面,现在要用西餐的材料来尽量还原它的味道。”有些“食材”世界通用,比如爱情、打斗,但有些内容却完全不同,如何让英文读者尝到同样的武侠“滋味”,是张菁思考最多的。
作为一部武侠小说,如果打斗场面不够精彩流畅,自然会失去许多韵味和阅读体验。张菁选择将影视文化作为翻译的切入点。“很多西方人虽然对武侠小说十分陌生,但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武侠电影,”张菁告诉记者,“比如李小龙的电影、李安的《卧虎藏龙》等等。我们也希望利用英文本身的节奏,将文字风格往影视感觉上去表达。”张菁认为,金庸先生在写作时用到充满镜头感的描述方式,因此,在翻译时,她们也会利用英文中的快词与慢词营造出打斗时的快慢节奏。例如发射暗器时的描写,慢一些的可以译为“sail through the air”,飘一点的是“drift through the air”等。
抓细节
学太极理解金庸武功招式
为了能翻译出金庸先生笔下精彩又酣畅淋漓的打斗场面,张菁特地去学习了太极,现在已经练了好几年了。张菁说,学习太极之后,她对武侠招式的描述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比如‘大海捞针’,有‘捞’这个字的招式,大多是攻向下盘,而‘推窗望月’则是向上打。”有了太极的基础,张菁对于打斗场面的认知和想象也更加具体。为了能让英文读者也能想象得到,张菁在翻译时也会补充一些细节。“既要将场景描述得完满刺激,又不能拖泥带水,写得太多,”她笑称,“毕竟书中的人物都在天上用轻功利落地飞来飞去,我们译者的文字也不能在地上爬来爬去啊。”
对中国读者来说,金庸所描写的武侠世界可谓十分熟悉,而对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英文读者来说,很多情节却是陌生和难以理解的。例如杨康在比武招亲中赢了穆念慈,当众搂住她,脱下她的绣花鞋。穆念慈因此对杨康芳心暗许,想要与他成亲。中国读者所熟知的“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等等传统概念,西方读者却难以理解,这是张菁在开始翻译时没有想到的。为方便读者理解,英译本在导言中交代了宋、辽、金之间的战争与纠葛,对历史事件和中华文化特有的概念也做了文字注释。(记者 张恩杰 实习生/王润祺)
反响
英文读者期待《神雕侠侣》
对于英译版《射雕英雄传》,英国《卫报》将其比作中国的《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自2018年第一卷出版以来,英译版《射雕英雄传》得到了许多英文读者的好评,许多人表示“一口气读完”。对此,张菁表示,能让英文读者体验到中国读者阅读金庸小说时的畅快,是对译者最大的肯定。在英国亚马逊上,73%的读者对第一卷《A Hero Born》给予了五星好评,今年3月25日新推出的最后一卷《A Heart Divided》也已有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并表示,“几天就读完了,期待《神雕侠侣》!”
责任编辑:FRT136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