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马忠江在炼钢现场。
姚海山摄
【绝活看点】
马忠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150吨转炉作业区炼钢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经验积累,他目测钢液含碳量与实际化验数据误差不超过0.01%,这使得他常常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就调整好了钢水成分,大大缩短了冶炼时间。他带领班组降低钢铁料消耗,2020年为企业创造效益达1470余万元。
钢水在转炉中飞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150吨转炉作业区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转炉中的火焰。马忠江通过观察火焰的颜色、亮度,以及被甩出来的渣片,已经对这炉钢的含碳量有了把握:“含碳量0.17%左右,需要补吹氧气。”
5分钟后,样品化验结果出来了,含碳量0.17%,分毫不差。
“马师傅目测钢液含碳量与实际化验数据误差不超过0.01%。”旁边的同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使马忠江常常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就调整好了钢水成分,大大缩短了冶炼时间。
这个绝活来之不易。1998年9月,技校毕业的马忠江走进八钢。一进厂房,一股热浪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刺得眼睛和皮肤生疼,一不小心,飞溅的钢花就会落在身上,烫出一个泡。”当时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这样的工作环境没有吓倒他,但“技不如人”让他心里难受。一次外出学习时,有名同行和他聊天:你是哪个单位的?
“八钢!”马忠江很是自豪。结果对方却一脸茫然:八钢在哪?现在我们的钢铁料消耗是1066千克每吨,你们呢?
他无言以对,因为当时八钢的钢铁料消耗最好水平是1090千克每吨。技术和工艺上的差距让他心里很不好受,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水平提上去。
回到单位,他常一个人待在厂里观察、练习。在六七十摄氏度的高温下,靠近炉体观察,一看就是半小时,脸上的皮肤被烤得脱了一层又一层。晚上还要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制订方案。
取样倒进样模里,钢水里的碳和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化学反应,火花在上面弹跳、闪烁……时间长了,实验结果往往还没出来,他已经根据碳火花的形状等推测出了含碳量,“含量低了,得加增碳剂,高了就得补吹氧气。”马忠江总是能提前一步调整到位。
有时候送来的钢水成分比较差,含硫量超出了一般水平,只能退回,或者炼出废品后二次回炉。“退回的话涉及运输成本、温度损失等,二次回炉成本更高,一吨钢的转炉成本就得400多元。”马忠江凭借过硬技术增加去硫率,一次冶炼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观察、试验,转炉工序成本每吨降低了50元。2020年,马忠江所在班组产量10次位列第一,钢种命中率达到99.82%,钢铁料消耗降到了每吨1049千克,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每吨97.76立方米,为企业创造效益达1470余万元。
一套以精细化生产为重点的冶炼生产理念,在他冶炼的每一炉钢水中都得到了实践。围绕提高钢种内控成分命中率,马忠江严把枪位控制、全程化渣、挡渣环节等操作流程,带领班组职工将冶炼合格率提升到99.95%,普碳钢一次冶炼命中率达到99.5%以上,达到了炼钢厂班组历史最高水平。
“不同的钢对含碳量要求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要求炼出好钢,命中率低就意味着要二次冶炼,现在一个转炉都是100多吨的重量,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马忠江说,现在已经从经验炼钢转型到科学炼钢,原本要在转炉前进行的工作,在电脑前就能完成,目测钢水含碳量也只需要看电脑中同步显示的火焰即可。
在马忠江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八钢转炉连铸非合金钢以及低合金钢方坯单位制造成本指标在行业内名列前茅,他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控制小组比赛并获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