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最新调整后的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来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日,共有15个地区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分别是上海(2590元)、深圳(2360元)、北京(2320元)、广东(2300元)、江苏(2280元)、浙江(2280元)、河北(2200元)、天津(2180元)、山东(2100元)、四川(2100元)、重庆(2100元)、安徽(2060元)、福建(2030元)、湖北(2010元)、河南(2000元)。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记者了解到,2015年,人社部印发通知,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2021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完成一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截至今年1月1日,共有14个地区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截至4月1日,此类地区数已增长至15个。
看具体标准。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来看,上海、深圳、北京位列全国前三。从第三档、第四档月最低工资标准看,也有多个地区标准处于1500元水平以上。
再看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第一档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看,北京市处于国内最高水平,为25.3元。此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深圳、重庆、四川等地区也处于20元以上标准。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依据是啥?记者了解到,按照《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此外,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6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还要参考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因素。在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从各地区具体标准来看,有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包含了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如安徽今年3月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新标准规定由原先的不包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变为包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而北京、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则不包括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另行支付。也就是说,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更“值钱”。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与之挂钩的待遇水平也会产生相应变动。比如,安徽、浙江等多地规定,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当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失业保险金也会随之调整,这意味着社会保障水平相应有所提升,有利于让劳动者普遍受益。
(责编:袁勃、杨光宇)
下一篇:“弹窗广告”新规确保“一键关闭”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