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张璁)线索发现难、监督工作碎片化、监督实效不明显,这些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常常遇到的难题。北京市检察院不断强化数字治理效能,提升检察履职能力,依托覆盖各检察业务领域的“数据池”,构建起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0个,发现线索、监督立案8024件,制发检察建议1072份,实现了法律监督的提质增效。
“我们以12345市民热线交换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销假销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投诉数据归集分析,发现多次被投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高发区域,及时、准确识别相关线索。”北京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窦立博说。检察机关依托监督模型调取了10万余条投诉数据,梳理出有效投诉5000余条,确定了1000余条有效线索,开展集中查处侵权假冒专项监督工作,通过综合研判发现并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移送涉刑事追诉、行政处罚重点线索60余条。
北京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还以办理成品油涉税公益诉讼案件为契机,协同相关部门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施治。截至2022年11月底,北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国有财产保护、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公益诉讼案件90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1件。
上一篇: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民生观)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