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铁厂沟镇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导向,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目标,打造诉源治理“三步走”机制,将大小矛盾纠纷依法调解、及时化解,进一步牢固树立“非诉机制挺前”理念,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源头解纷“一盘棋”
(相关资料图)
“魏书记,我是上次那16名工人的代表老程,今天打电话给你说一下,我们的钱都收到了,大伙都已经安全到家了,真是感谢你们!”2022年11月28日一大早,塔城某电力公司务工人员程某向铁厂沟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魏衡致电表示感谢。
11月17日,程某一行16名务工人员到托里县诉源治理中心,投诉塔城某电力公司拖欠其12万元工资。魏衡得知后,为让务工人员赶上专列火车安全回家,立即组织公安、司法、供电等部门对双方涉及的单位、人员进行联合调解。
因该项目存在转包现象,当时项目款确实还未到账,承包人吴某又因疫情原因在乌鲁木齐无法返回,经多方协调后,由塔城某电力公司先行垫付程某等人的工资12万元,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政府、法庭、司法、公安监督跟进。垫付工资于11月27日支付到位,务工人员得以顺利返乡。
去年以来,铁厂沟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协调各方的优势,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由“宗月桂调解工作室”入驻托里县人民法院铁厂沟法庭参与人民调解,将诉讼与非诉讼解纷多元衔接,主动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将社会调解力量向法院延伸,构建“1+X”(一起矛盾纠纷由多个部门联动解决)调解联动体系,专群结合,“线上+线下”“网上+网下”宣传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诉求,形成人民调解与法院诉前调解优势互补,审判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有机结合,构建诉源治理新模式。
牧区上门“面对面”
“我们两家因为草场纠纷多次争吵,村委会也调解了好多次,本来我要去打官司的,没想到你们今天跑到牧区上门调解,服务真是太周到了!”2022年6月20日,离铁厂沟镇60多公里的阿勒帕萨勒干村夏牧场牧民也某向“石榴籽”马背流动调解队的调解人员表示感谢。
5月2日,也某和多某因草场纠纷再次发生争吵,村(社区)网格长得知情况后,多次调解未果,于6月20日联合铁厂沟镇“石榴籽”马背流动调解队,深入牧区上门服务,为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并提出调解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为提高农牧民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铁厂沟镇于2021年3月起建立了由镇综治干事、派出所民警、司法干警、驻村法官、村(社区)网格长、退休老党员等人员为主要力量的“石榴籽”马背流动调解队。
镇里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网格员“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通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纠纷信息,将专职网格长纳入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管理系统,建立村(社区)多元解纷服务站,组建以网格员为骨干,热心有威望的党员群众、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马背调解队”“毡房调解室”“草根宣传团”等志愿服务队,让村(社区)网格发挥在社会矛盾纠纷中的源头化解作用,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
目前,铁厂沟镇建立志愿服务队9支,2022年调解矛盾纠纷17起,为民办实事好事142次。
诉前调解多元助力
“真得感谢大家,能这么快帮我解决问题,让我顺利回家!”2022年11月24日,在铁厂沟镇开铲车的驾驶员张某向诉源治理调解中心的调解人员表示感谢。
2022年5月,张某在刘某的工地开铲车,在驾驶过程中不慎将附近的排水、排污、供暖井盖和4户村民的土院墙损坏,村民要求赔偿2万元,刘某以此为由要扣除张某的全部工资,张某认为这个钱不该由他承担,就以讨要11000元工资为由,将刘某起诉至铁厂沟法庭。
为了节省当事人的时间和诉讼成本,11月24日,魏衡联合法律援助律师、司法所所长、村支部书记、村警组成临时诉源治理调解小组,组织刘某、张某和村民代表召开诉前调解会。在此之前,调解人员和当事人共同到现场进行核实并估价,确定了井盖和院墙损失约11000元,三方当事人对此均表示认可。
调解人员通过宣讲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最终促成三方和解,由刘某承担被损坏的井盖和村民院墙的主要赔偿责任7000元,张某负次要责任赔偿4000元,刘某将剩余工资支付给张某,村委会负责跟进受损村民院墙修缮和井盖的更换。
近年来,铁厂沟镇始终坚持法治思维,积极整合辖区综治和自治组织资源,发挥联调联动机制,不断深化诉源治理,构建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集约高效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镇开展诉源治理调解84场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68起,其中诉前调解26起,大幅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郜书冉)
(责编:王子锋、王潇潇)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