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为中小微企业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2022-03-14 08:34:11 来源:法治日报
原标题:为中小微企业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前段时间,北京某科技公司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其与河南郑州一家科技公司有长期合作,后因郑州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正常支付货款,北京公司出于信任先行垫资,并与郑州公司签订还款协议;然而,郑州公司并未按协议约定支付费用。无奈之下,北京公司向北京法院提起诉讼。

不料,庭审中,郑州公司对北京公司提交的还款协议并不认可,提出这份协议加盖的郑州公司印章是伪造的,要求对印章进行鉴定。这让北京公司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我们垫进去了那么多钱,这一鉴定,案子非拖个一年半载不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回钱了。”

但让北京公司没想到的是,鉴定意见不到半个月就拿到了,随即案件就通过调解解决了。如此高效,让北京公司负责人直言:“着实有点意外。”

这是北京法院推进司法鉴定规范化管理的成果,也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法院持续深化立案、审判、执行及诉讼服务、审判管理等各领域全流程改革,出台系列举措,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改革委托鉴定程序

审查效率大幅提升

在北京公司与郑州公司的纠纷案中,为何鉴定意见能这么快拿到?

原来,法庭上,承办法官向当事人出示了一份《委托司法鉴定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示当事人按照《指南》的内容准备样本材料。双方按照《指南》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就通过了审查,2021年9月15日法院正式委托北京长城司法鉴定所对涉案协议的公章进行鉴定,9月28日鉴定所就出具了鉴定意见,认定公章是真实的。

有了鉴定意见这一有利证据,法官不失时机地为双方开展了进一步的调解工作,证据面前郑州公司不再坚持,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及时履行了约定义务。一场原告预期中的“持久战”就这样速战速决了。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北京法院委托鉴定评估的案件呈现数量多、增长快、难度大等特点。而长期以来,委托鉴定评估时间长始终被认为是“拖累”诉讼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事人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对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双玉解释说:“由于鉴定评估专业性强,当事人和律师在向法院提出鉴定申请时,往往会出现选择类型不准、委托事项不明、鉴定材料准备不全等情况,而法官作为裁判者,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也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因此经常造成鉴定申请、审查、委托之间多反复、时间长。”

执业多年的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君恒感受颇深:“司法鉴定这个领域太专业了,申请鉴定时应该申请哪些鉴定项目、怎么描述鉴定需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之前都不是很清晰。经常是申请递交上去了,结果因为规范问题,兜了一圈又回来了,浪费了大量时间。”

作为鉴定人的杨保丰也同样苦恼:“委托不规范,我们就要反复和法院进行沟通,向当事人解释,大量的时间就浪费在了这些程序工作上,也导致了司法进程的拖延。”

据北京法院统计,此前,从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到鉴定机构审查受理的前期准备和补充材料时间,约占到全部鉴定评估用时的70%。

针对这一情况,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北京法院将规范委托鉴定程序列为重点改革事项。

从2018年起,北京高院与市司法局联合推进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严控对外委托、补充鉴定材料等关键流程节点,并在全市法院组建专职团队,对委托鉴定工作实行集约化管理,同时搭建起线上全流程的委托鉴定平台。

在各项改革推进过程中,北京高院、市司法局于2021年9月8日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指南》。《指南》围绕法医临床和文件手印两大鉴定事项,细化了这两大项下的21小项司法鉴定类别,逐条指引当事人了解鉴定申请如何提起、委托事项如何确定、鉴定材料如何准备等关键信息,通过规范委托司法鉴定工作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减少当事人诉累。

“《指南》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减少了鉴定程序的‘空转’,申请材料不会再反复‘兜圈子’了。”韩君恒说。

《指南》下发以来,北京法院自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到对外办理委托手续,审查效率大幅提升,同比缩短53.9%,专业机构一般案件鉴定评估周期也从2018年初的109天逐渐降到30天左右,为被拖入诉讼的中小微企业赢得了时间,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

在近期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措施中,北京法院称将继续联合相关行业协会编制和发布委托鉴定评估指引,强化对鉴定评估整体用时、委托事项、受理标准和鉴定材料的规范性管理。

快捷纠纷解决机制

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一起存在诸多争议点且融资额巨大的股权认购纠纷,从立案到一审判决需要多长时间?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答案是:不到3个月时间。

原来,位于北京丰台科技园区内的一家新三板上市民营企业,为了扩大自身新能源电动车产能,与被告广东东莞某电子公司签订了一份《股份认购协议》。可协议签订后,东莞公司却因为市场前景预期等原因要放弃投资,以双方签订的协议未生效为由,拒绝给付3000余万元的投资款。

“案件涉及的法律争议点比较多,但双方之前有不错的合作基础,于是我想先做调解工作试试。”丰台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徐冲说,案件判出去并不难,但司法应当考虑哪种路径对企业发展最有利。

利用商事审判庭身处科技园区的优势,徐冲邀请园区管委会共同参与开展工作,但因双方当事人另一起纠纷的处理结果影响了调解,只得作罢。徐冲随即加快了审理进度,在充分论证《股份认购协议》有效性的前提下,判决被告继续履行协议所规定的出资义务,并支付违约金459万元。这一结果,让北京科创企业又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徐冲告诉记者,办案“快”的背后,依托的是丰台法院推行的“调解+速裁”工作机制。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司法服务需求,丰台区法院联合区工商联共同创建了“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法院聘请调解员,并吸纳专业的商事调解机构参与其中。涉及中小微企业的案件,立案庭依据繁简分流要求,将满足诉前调解条件的案件转入该调解室,按照不同行业邀请对应的机构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案件商事审判庭提前介入、指导调解。一旦确定无法调解的,立即转入商事审判庭,利用前期已经在调解中查明情况的优势,实现快审快结。

据统计,丰台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2021年成功调解案件160余件,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在商事审判庭审理的全部案件中,超六成均经过前端调解,商事案件整体审限比之前提升了11.6%。

如今,“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这个品牌,正在北京一中院、门头沟、石景山、通州等多个法院落地生根,其以日常治理疏导、纠纷联合化解等多项机制,不断为中小微企业的纠纷化解提速增效。

记者从北京高院了解到,推行更加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始终是北京法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2021年,北京全市法院继续推行“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吸纳了137家单位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将495名特邀调解员纳入速裁团队;全市基层法院调解成功案件与速裁结案超过41万件,用21.4%的民商事法官化解了72.56%的民商事纠纷。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诉讼全程提速增效

疫情期间,一起企业设立纠纷二审案件诉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这起案件中,两名自然人与北京某中小企业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要共同设立一个新的目标公司,其间产生了纠纷。这起案件的两名上诉人都在福建,其委托的律师在广东,北京公司委托的也是福建律师,相当于全部诉讼参与人都在外地。

面对这种局面,承办法官田璐决定启动“云法庭”。在取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并在前期充分指导各方当事人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庭审顺利进行,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庭审流程。

据了解,从2020年初疫情暴发至今,“北京云法庭”不断升级完善,如今已能满足400个法庭同时开庭。不仅如此,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保全等各项诉讼服务已全部开通,实现了诉讼的全程网办。据统计,2021年北京全市法院网上立案率达71.2%,同比增长55.6%,而线上庭审占到庭审总数的67.4%。

对此,北京律师汤敏志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对于北京律师来说,线上开庭已是很普遍且很习惯的庭审方式了,方便快捷,应用越发顺畅。”

另一个让汤敏志感触很深的地方,便是对“阅卷难”问题的破解:“此前对律师而言,阅卷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律师要联系法院的档案室并通过预约进行办理,如果预约人数过多就需要排队,耗费了律师大量时间和交通成本。现在律师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直接网上申请,法院网上审核后,律师可以直接网上查阅电子档案卷宗材料,与之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据了解,为破解“阅卷难”问题,北京法院不断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

记者在北京高院电子卷宗生成中心看到,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法院卷宗的生成、调取、归档等各类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行着纸质卷宗的扫描、加工、校验等工作。通过电子卷宗生成中心,诉讼中提交的文件、实施的诉讼活动都可同步转化为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卷宗。这不仅为法官办案提供了便利,也为后期当事人查阅电子档案卷宗信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北京全市法院中已有10个法院建成电子卷宗生成中心,法官也已初步养成了依托电子卷宗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工作习惯。

刘双玉表示,在5.0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中,北京法院还将进一步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努力优化市场主体的诉讼体验,并持续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继续加强审判质量效率管理,进一步完善对鉴定机构量化考评等配套措施,推动诉讼全程提速增效。

(责编:吴楠、马昌)

上一篇:赵新录:守卫可可西里的生态卫士

下一篇:他们盯上老人了!——部分手机App“收割”老年群体调查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