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挑战】居民社区养老意愿逐年提高,但调研显示社区养老设施数量不足,部分机构被曝经营困难甚至关门
【应对策略】城市从街道到社区布局养老机构;政府制定支持政策,北京率先“行动”
白天去社区养老机构就餐、活动或者“日托”,不寂寞;晚上等子女下班了再接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和温暖……近年来,居民选择社区养老的意愿正在逐步提高。
2022年伊始,各大城市提出针对社区养老的新政策,作为“主流”居家养老的补充,社区养老的发展面对诸多挑战,也有众多发展机遇。
90城近七成社区养老设施不足
近日发布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对90个城市共超过60万个社区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仅有31.70%的社区在1公里范围内具备养老设施,与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和公园广场80%到90%的覆盖率相比,社区养老设施是明显的短板。
此外,不同城市养老设施建设情况差异较大。哈尔滨、西宁、上海、福州等城市60%以上的社区在1公里范围内具备了养老设施,但也有31个城市社区1公里范围内具备养老设施的社区占比不足20%。社区层面养老设施的匮乏使得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健康设施完整性较差,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有待重点突破。
与此同时,随着各地社区治理与建设的日益完善,居民选择社区养老的意愿正在逐步提升。《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调研数据显示,从城市居民养老意愿来看,居家养老是基础且目前占据主要地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将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居民愿意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社区日托形式,即晚上住在自己家,白天在社区照料中心;或选择社区全托形式,即住到家附近的社区照料中心。
社区“嵌入”养老服务机构
可托养可上门
在城市布局社区养老机构方面,2022年天津宣布“大动作”。近日,《天津市民政局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在“津城”部分区及“滨城”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从2022年起到2025年,每个街道(乡镇)建设不少于1家区域型嵌入式机构、N家社区型嵌入式机构。
什么是嵌入式机构?根据天津市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嵌入式机构是指充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资源,主要为社区内和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居家入户等综合性养老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分为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和社区型嵌入式机构两类。
一般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在设置规模上,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型嵌入式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
嵌入式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短期托养服务;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休息、生活照料、推介转送及其他护理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为本社区或周边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
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饮服务、建设智能养老服务平台,设置“健康驿站”,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等。
社区养老机构面临生存难题
北京率先“出招”破解
根据民政部公开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已经超过30万个。据媒体报道,一些城市已建成的社区养老机构面临资金、人才、资源等多重压力,入不敷出经营困难,甚至关门歇业,形同虚设。
为了让现有的社区养老机构持续运营下去,各地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支持政策。在这方面,北京已在行动。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正式实施,首次明确解答了养老驿站“怎么生存”的基本问题。
《办法》明确,只要驿站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基本养老服务责任(包括每周入户探访一次老人,每月为老人安排一次理发,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代缴咨询,对老年人的紧急呼叫第一时间响应),就能基本实现可持续运营。
近年来,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在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且卓有成效的工作。迄今,全市已经建成养老机构567家、社区日间养老照料中心263家、社区养老驿站1087家,从一个侧面表明全市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正在重心下沉到社区和基层。
2021年以来,北京市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开展驿站运营状况调查,反馈不少驿站服务功能单一,专业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也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养老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办法》重点对驿站功能定位进行了调整。(记者 陈斯)
(责编:温璐、薄晨棣)
上一篇:旱地冰壶迎冬奥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