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广东梅州警方快速行动,解救一名9个月大的被拐婴儿。
新华社发
图②:公安部“团圆”行动在湖南常德开展第二次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
公安部刑侦局提供
图③:在江苏扬州宝应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团圆”行动帮助失散30年母子团圆。
沈冬兵摄(影像中国)
在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狭长的走廊通道里,王玉菊(化名)夫妇来回踱着步,焦急地等待着DNA比对结果。
32年里,王玉菊夫妇没有停止过对双胞胎女儿的寻找。得知公安机关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团圆”行动,他们马上到当地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每一个失散亲人的家庭,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寻亲之苦和骨肉分离的思念之痛,都渴望早日找回亲人、全家团圆。为离散家庭消除痛苦、实现团圆是我们公安机关的重大责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截至2021年12月,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0932名。
“看到失散多年的家庭团聚,再苦再累都值得”
“没错!就是她们!”
经过反复的遗传信息核查和人像比对,最终确认福建汪银银(化名)和安徽赵珊(化名)的生物信息与王玉菊夫妇吻合,属于亲子关系。民警胡祥雨兴奋地把检验结果第一时间告诉了王玉菊夫妇。
胡祥雨,来自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主要负责打拐工作。“团圆”行动开展以来,为了让群众寻亲更加方便,绵阳公安机关在重点地区成立了3个以打拐民警名字命名的反拐寻亲工作室,“胡祥雨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以工作室为依托,截至2021年12月13日,胡祥雨和当地打拐民警一共帮助116个家庭实现了团圆。
汪银银和赵珊的信息虽然比对成功了,但还有一件事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胡祥雨心里。“找到孩子只是复杂工作的第一步。”胡祥雨说。
原来,由于事发突然,汪银银和赵珊没有思想准备,对认亲抱有一些抵触情绪。
胡祥雨反复通过短信、电话、微信联系,并专程跑到福建、安徽,与汪银银和赵珊不断沟通,解释情况,终于获得了她们的理解和信任。2021年10月30日,在绵阳公安的见证下,失散32年的王玉菊一家重获团圆。
“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你们真是人民英雄!”王玉菊抱着两个女儿,激动地对胡祥雨等民警表示感谢。
安徽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打拐办”负责人杨菁表示,“虽然大家长期超负荷工作,但每当看到失散多年的家庭团聚,再苦再累都值得!”
“每位民警都承担数项任务,严格意义上的专职打拐民警没有几个人。大家的任务特别重,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民警依然奋战在打拐工作第一线,为的就是努力让更多家庭实现团圆。”杨菁介绍,很多民警发现了线索就住在当地,一遍遍地采集信息、血样,反复走访摸排,如同是在找寻自己的亲人。
“公安机关更加有能力、有条件承担起这份重任”
“团圆”行动中,找到的失踪被拐人员与亲人分离时间最长达74年。
“受限于技术条件等原因,以前很多失踪被拐儿童案件没有得到及时侦破。随着DNA技术和人像比对技术不断发展、公安办案能力持续提升、打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公安部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在组织指挥、技术支撑、区域协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
人民群众期盼的,人民警察一直没有放弃。“现在,公安机关更加有能力、有条件主动承担起这份重任。”童碧山说。
“我觉得差不多了,肯定是这个!”参加“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的民警李海燕很自信。
2021年5月的一天,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技术专家吕游正拿着一张被拐男孩祁吉5岁时的照片在电脑屏幕前仔细做着对比,突然发现一名广东省汕头市的男子和祁吉的五官特征高度相似,马上请李海燕帮忙联系地方公安机关核查。
“通过对祁吉小时候的照片进行技术增强和清晰化处理,我们得到了200多个高度相似的照片,经过两天不断甄别筛选,最终找到一个生物特征最符合的男孩,反复比对分析后,最终确认这个男孩就是祁泽华、龙大娥夫妇失散25年的儿子。”吕游说。
“人像比对技术之前不成熟,准确率低,没有大范围应用在打拐领域,这几年通过不断迭代发展,人像比对技术准确率有了大幅提升。”2021年9月,吕游再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第二次技术比对会战,每天依旧工作近10个小时,查看上千张照片,但他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甚至还比中过一张被拐儿童的百日照”。
同样参加过技术比对会战的公安部物证中心情报处处长刘冰介绍,将DNA技术与人像比对技术成功融合,是这次“团圆”行动最大的技术尝试和突破,得到了“1+1>2”的效果。
据介绍,目前,我国DNA检测技术和数据信息库建设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检验方法稳定可靠,识别准确率越来越高,为找到失踪被拐儿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这次“团圆”行动取得丰硕战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
“团圆行动,免费采集DNA”“圆梦有路助爱回家”“你和你的亲人只差一滴血的距离”,在失踪被拐儿童案件发生的重点地区,经常能看见印有这些宣传标语的海报。
DNA检测是最终认定失散家庭是否属于亲子关系的唯一办法。但一直以来,警方掌握的血样有限,给认定失踪被拐儿童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增加了难度。
“这次‘团圆’行动的一个重大亮点,就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到公安机关采血,为失散家庭寻亲提供破案线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安机关为失散家庭找到亲人的可能。”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副处长孟庆甜介绍,公安机关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力争让更多失踪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身源不明人员了解“团圆”行动。
“三十几年了,本来都不抱希望了,完全没想到竟然真的比中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董然(化名)仍然有些激动。
原来,从小被拐卖到上海的董然偶然间看到“团圆”行动相关宣传,马上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采血。打拐民警随即把董然的血样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比中四川省苍溪县董国梁(化名)夫妇。时隔30余年,董然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新案好破,积案难办”是民警办案的共识。积案破案线索少、技术手段少,侦破很有难度。尤其是失踪被拐儿童积案,往往涉及好几个省份,一个小孩可能被转卖多次,线索很容易中断。现在重启这些积案,既要找丢失的孩子,又要重新确立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遇到很多困难。
“找到失踪被拐儿童只是‘团圆’行动的第一步。”孟庆甜表示,“接下来,公安机关将紧盯侦破案件、缉捕犯罪嫌疑人,打击涉案犯罪各环节,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据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公安机关已经成功侦破拐卖儿童积案350余起,抓获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890名。
上一篇:化解信访积案 解决急难愁盼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