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内蒙古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2021-12-19 12:17:59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4月起,内蒙古采取分层次分类别设立试点,分领域分行业集中“组团式”帮扶,组织全区100个自治区级人才工程入选团队,1000名自治区级人才工程入选个人,10000名盟市、旗县级优秀人才,下沉基层破解发展难题。

截至11月12日,内蒙古已选派专家团队619个,专家人才近21000人次,基层一线农业科技特派员4400名,实现了全区旗县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破解基层发展难题

“专家要来咱村帮忙种葡萄!”

消息一传来,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郝家窑村村民喜上眉梢。“我们种葡萄已有两百年历史,是村里的重要经济来源。这几年,品种老化加上技术落后,效益不好,大伙儿正犯愁呢。”村党支部书记秦建说。

一遍遍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葡萄长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乡村产业推进处研究员刘俊没少下功夫。“最大的问题是管理粗放,必须把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应用,这样才能省工省时,增产提质。”刘俊说,“同时,还要逐渐引进新的优质品种,把这里改造成高品质的葡萄种植基地。”

“以前是土办法,见不到效益。现在专家每周下来手把手指导,我们也逐渐摸到门道。今年估计销售收入能有20万元,明年准备上点新品种试试。”郝家窑村葡萄种植户刘有有充满信心。

9月初,包头市第四医院医生王长林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送医下乡”工作。到九原区第二人民医院坐诊、查房、讲课,成了他的常态。“原来这里看不了的病,都要往市里跑,现在专家来了,我们方便多了。”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居民赵振平说。

据介绍,截至11月初,内蒙古收集包括农牧业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堵点难点问题504条,选派专家人才精准对接,已有23个部门承接了157个基层需求项目。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基层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内蒙古进一步打通智力、科技、管理下乡通道,加强“智技”双扶,推动2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

呼伦贝尔鄂温克旗锡尼河西苏木的短尾羊种羊场,是畜牧研究所专家服务点。“去年大羊保畜率98.6%、繁殖成活率95.3%,年产值205.5万元,实现利润70万元。”畜牧研究所专家王玉说,“草原短尾羊新品种的育成是畜牧专家经年累月的研究与分析,以科研指导推动育种工作的成果,给牧民带来了实惠。”

在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农牧场,由900个样方组成的500亩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发区近期建设完成。“我们筛选效果较好的改良技术,通过大面积示范后评估,可以使退化草地快速恢复,生产力提高到对照的2.5倍左右,优质牧草羊草产量可显著提高5倍以上。”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专家景海春说。

在此前举行的“北京博士后乡村振兴服务团呼伦贝尔行”活动中,20名各领域专家在生态环境、数字博物馆建设、电子商务等八大领域针对智慧城市、碳汇方法等给予科研指导,在森林碳汇项目等领域签订了意向协议;60余位科学家团队和200多名专家人才组成驻站创新团队,推动生态草牧业试验站建设成现代化草牧业科教文化基地。

提升基层人才能力

要用好“外援”,还要培育“内力”。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农牧业、乡村医疗人才短缺,技能不足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网上教学与现场培训,指导农牧民及各行业人员10万余人次,助力基层人才能力提升。

在阿拉善盟,“乡土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据介绍,今年以来,当地已举行助推乡村振兴包括电商、驼产业等技能培训30余期,先后培训农牧区“乡土人才”1000余人次。

“过去靠天靠地靠人力。通过专家指导和技能培训,合作社的耕地已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不仅节水节肥,产量提升效果显著,也带动了村民积极性。”参加农业知识更新培训的杨泽源谈起收获时说。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牧业科学院现代牧民培训基地,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郭天龙每天都会在这里讲解养殖技术。尽管牧民朝乐蒙的家距离培训基地50多公里远,但只要有授课,他都第一时间赶来听。“这样的培训太管用了!”朝乐蒙说。

(责编:陈羽、刘圆圆)
关键词: 特派员 内蒙古 科技

上一篇:张伯礼:防范“奥密克戎”传播 重点在口岸及冷链

下一篇:百日攻坚行动收官 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相关职务犯罪案件999件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