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广州国际车展于 11 月 19 日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广州车展最大的特点是国内外参展企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之下,逐步向“全面电动化”转型。
广汽:发布" 绿净计划 " ,2023年建成首个零碳工厂,2050年实现碳中和。
广汽 GLASS" 绿净计划 " 的具体目标和举措如下:2050 年前(挑战 2045 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在 2023 年将广汽埃安打造成广汽首个零碳工厂;2025 年自主品牌新能汽车销量占比 50%、 2030 年全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占比 50%,广汽传祺于 2025 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 年实现混动销量占比 60%。
在产品端,广汽集团将强化"智能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混动化"两条路线同步发展。广汽集团旗下六大品牌分别推出多款新能源产品,广本、广丰、广汽三菱等相继发布首款全新纯电动车型。
上汽:2025年实现碳达峰,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32%。
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车销量超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自主品牌销量超过48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38%。
在产品端,上汽计划提高纯电动车型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占比,改善电耗指标,降低产品碳强度。
一汽:成立“双碳管理委员会”,一汽解放布局氢燃料。
一汽集团成立“双碳管理委员会”,在低碳技术、汽车设计造型、生产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落实碳中和、碳达峰。
东风:202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15%。
在制造端,提出“绿色东风2025行动”目标,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将降低15%。到“十四五”末,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5%。
在产品端,东风坚持电动、混动、氢动等绿色低碳技术路线并举,2024年将实现主力乘用车品牌全新车型电动化。东风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燃料乘用车、商用车已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产业化运营。2024年,主力乘用车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长安:汽车目标在2025年销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
比亚迪:2022年,建成零碳园区。
比亚迪积极响应“双碳”政策,推出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云轨和云巴等一揽子绿色解决方案,同时不断挖掘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潜力,争做绿色制造的标杆企业。今年8月,比亚迪率先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并承诺将在2022年完成建设。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比亚迪获颁国内首张SGS承诺碳中和符合声明证书。在COP26的交通日上,比亚迪签署了《零排放中、重型车辆全球谅解备忘录》。在203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的销售占比达到30%,204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的销售占比达到100%,以促进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长城:2045年实现碳中和,2023年建成首个零碳工厂。
长城汽车提出“2045碳中和”的明确目标,即2025年实现年销400万辆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并且,将在2023年打造出首个零碳工厂,并建立汽车产业循环再生体系。
戴姆勒:2022年前,所有欧洲工厂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集团总销量50%以上;2039年,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届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
大众:2025年,汽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15年减少30%;2028年,在全球累计交付2200万辆电动车,超50%来自中国市场;2030年前,推出约70款电动车;2050年,实现整个集团层面的全面碳中和。
宝马:到2025年,在中国销售的汽车25%是纯电动车型。2030年,单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
沃尔沃:2025年,全面电动化,纯电车占比达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企业;2040年前,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保时捷: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日产:2050年整个集团的企业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通用:2035年开始停售燃油车,并在同年将旗下的产品过渡到零排放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
起亚:推出”蓝碳项目”,2045年实现碳中和。
在制造端,到2045年所有工厂及办公设施的“零”碳排放,到2040年完成全球工厂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并计划短期内在韩国、美国、中国、印度工厂的生产设施中引入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产品端,起亚将加速向电动化转型,计划到2040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实现100%电动化。起亚正在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蓝碳项目”,通过与海洋清理组织合作,推进构建资源循环体系(Resource Circulation),到2030年实现整车生产再生塑料使用率达20%以上。
雷克萨斯:2022年是品牌电气化元年。
雷克萨斯将2022年确定为品牌电气化元年,一款基于全新平台的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将在明年北京车展全球首发。
汽车产业作为道路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减碳重任。如果说新势力造车企业们是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锋派,那么,传统造车巨头的全面转型,更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电气化时代,正在呼啸而来。(记者 多玛)
责任编辑:FRT136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