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车排队充电现象严重,“充电焦虑”在假日集中出行期间被迅速放大。报告认为,我国现有新能源车的充电桩数量虽然满足了“有”的目标设定,却还没有取得布局合理、完善兼容、便捷高效的“好”的成绩。(据10月18日《中国消费者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数量增长迅猛。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21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52万辆。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目前已建成各类充电桩194.7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92.3万个,换电站716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194.7万和552万,充电桩数量与纯电动车数量之比,说明充电桩数量发展速度比新能源车慢了许多。充电桩数量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消费者充电不便利的场景在一些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比较普遍。
数量差异之外,充电桩分布结构不均衡现象更加突出。据媒体报道,深圳作为我国新能源车较为集中城市,消费者在市区驾车时,心里不会产生所谓的“充电焦虑”,因为布局科学的9万个公共充电桩基本满足了48万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续航需求。与之相较的是,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稀少,1万个左右的公共充电桩实在难以满足蜂拥而至的假期充电需求,“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的剧情,难免时时上演。
10月12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测评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充电问题的抱怨率明显下降,纯电动汽车用户抱怨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混动汽车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对比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内容,说明新能源车车主们的焦虑与不满大都来自于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充电体验,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报告中所说,我们的充电桩市场目前解决了“有”的问题,但距离“好”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随着我国新能源车数量高速增长,车主的满意度提升空间愈来愈大。
笔者所在城市的新能源车只要不驶出市区,都能方便地找到充电站点,也不用排队,但是目前新能源车快充需要40-60分钟,慢充则长达8-10小时,新能源车的单位时间续航里程与燃油汽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过,近来新能源车技术创新的脚步愈来愈繁密,快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锂离子电池研发也屡屡突破,这些对于新能源车车主们的确是好消息。新能源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持续突破,让消费者的抱怨率自然下降许多。
同时,国内新能源车价格不断下探,补贴政策已不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来。国内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抓紧优化充电设施布局,补充充电网络短板,进一步缓解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和车辆充电不便利并存的矛盾;各品牌动力电池应尽快统一标准,大力建设充换电站基础设施,提高单位时间续航里程,消费者心中的“充电焦虑”烟消云散,满意度自然提升,抱怨率必然下降,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质量就会持续提升,假期高速路“一桩难求”的场景就不会重现。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徐文智)(责任编辑:郭跃)
责任编辑:FRT136
汽车